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体制论文

中国境内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应对措施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1页
 第一节 跨国银行系统风险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第9-10页
  一、 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必要性第9页
  二、 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的紧迫性第9-10页
 第二节 跨国银行监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第10-18页
  一、 跨国银行监管的历史第10-16页
  二、 跨国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第16-17页
  三、 跨国银行监管理论的文献综述第17-18页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第18-19页
 第四节 文章的创新和不足第19-21页
第二章 中国境内跨国银行发展及监管现状第21-25页
 第一节 中国境内跨国银行的发展现状第21-23页
  一、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简述第21-22页
  二、 跨国银行资产地区分布状况第22-23页
 第二节 中国境内跨国银行监管现状第23-25页
第三章 中国境内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形成原因及监管第25-39页
 第一节 中国境内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存在的原因第25-28页
  一、 中国银行业的脆弱性第25-26页
  二、 跨国银行自身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第26-28页
 第二节 加强系统性风险监管,应从市场准入环节入手第28-31页
  一、 准入条件列首位,软硬标准同时抓第28-29页
  二、 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多采取新设子行形式,忽视并购设立第29页
  三、 取消地域选址限制,中外银行获得双赢第29-30页
  四、 对内开放不足第30-31页
 第三节 加强系统性风险监管应从市场运营环节入手第31-36页
  一、 监管理念陈旧第31-32页
  二、 跨国银行监管与本国银行监管存在差异性第32-33页
  三、 加强风险监管力度第33-34页
  四、 加强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第34页
  五、 重视市场的运作和监管第34-36页
 第四节 加强系统性风险监管,从市场退出环节入手第36-39页
第四章 构造跨国银行监管体系——转变跨国银行监管方式第39-55页
 第一节 加强跨国银行市场准入环节监管第39-42页
  一、 明确市场准入时跨国银行风险指标第39页
  二、 跨国银行进入形式以新设子行和并购方式并存第39-40页
  三、 加强跨国银行对我国相对落后的西南地区的投资第40-41页
  四、 对内开放国内金融业的范围和程度要扩大第41-42页
 第二节 加强跨国银行市场运营环节的监管第42-45页
  一、 提升本国银行竞争实力,稳定本国金融稳定第42-43页
  二、 跨国银行监管思路应重视审慎性监管第43-44页
  三、 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对系统性风险发生起到抑制作用第44页
  四、 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促进监管工作进行第44-45页
 第三节 跨国银行退出市场环节的监管第45-47页
  一、 最后贷款人制度第45-46页
  二、 存款保险制度第46-47页
  三、 针对风险差别,形成对跨国银行的监管差异第47页
  四、 建立各种相关机制,分散系统性风险第47页
 第四节 内、跨国银行互相监督,谋求共和,创作良好竞争环境第47-51页
  一、 加强东道国与母国的交流,促进监管的有效性第47-50页
  二、 鼓励银行和非银行的合作,促进监管的有效性第50-51页
 第五节 我国对跨国银行法律监管的亮点与问题第51-55页
  一、 我国法律对跨国银行监管的新亮点第51页
  二、 我国法律对跨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第51-52页
  三、 完善我国跨国银行法律监管的法律意义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中国养老保险人群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