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中的宣传与文艺策略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32页 |
| ·从文化革命走向社会革命 | 第9-14页 |
| ·20 年代初知识分子群体的分裂 | 第14-19页 |
| ·投身国民革命的文学青年 | 第19-26页 |
| ·文学与政治——历史观念的反省 | 第26-32页 |
| 第2章 宣传机构与走向宣传的文学 | 第32-46页 |
| ·国共双方在宣传方面的共识 | 第32-37页 |
| ·国民党宣传部与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对文艺的态度 | 第37-42页 |
| ·走向宣传的文学 | 第42-46页 |
| 第3章 苏俄对“无产阶级文学”口号的警觉 | 第46-64页 |
| ·“收编”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 第46-52页 |
| ·“岗位派”和沃隆斯基之间的论战 | 第52-59页 |
| ·托洛茨基的文学观点 | 第59-64页 |
| 第4章 苏俄文艺论战的翻译与反响 | 第64-78页 |
| ·从个人的角度阐释苏俄文艺理论 | 第64-67页 |
| ·探寻“无产阶级文学” | 第67-73页 |
| ·“宣教者”与“思想家” | 第73-78页 |
| 第5章 国共合作对于阶级斗争宣传的牵制 | 第78-91页 |
| ·国民革命的阶级合作框架 | 第78-83页 |
| ·五卅运动之后的宣传转向 | 第83-87页 |
| ·无产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 第87-91页 |
| 第6章 难以掌控的群众力量 | 第91-102页 |
| ·“扩大革命”还是“深入革命”? | 第91-94页 |
| ·“走在革命前面”的群众力量 | 第94-97页 |
| ·超出可控范围的工农运动 | 第97-102页 |
| 第7章 词与物——知识分子的困惑 | 第102-127页 |
| ·“到民间去!”——文学家的“越界”烦恼 | 第102-108页 |
| ·知识分子的“阶级角色”与彷徨 | 第108-113页 |
| ·回到列宁:赋予革命知识分子合法性 | 第113-120页 |
| ·词与物——如何有效地描述和理解世界? | 第120-127页 |
| 第8章 文学作品中的革命方向 | 第127-144页 |
| ·“左”与“右”之间的“动摇” | 第127-131页 |
| ·从左拉到托尔斯泰 | 第131-136页 |
| ·“钻玻璃的苍蝇”——寻求革命的答案 | 第136-141页 |
| ·现实主义的方向 | 第141-144页 |
| 第9章 结论 | 第144-151页 |
| ·《新民主主义论》对“革命阶段论”的定位 | 第144-147页 |
| ·国民革命与“无产阶级文学” | 第147-1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156页 |
| 致谢 | 第156-15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