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六朝之史学与世风--以刘注《世说新语》为中心

内容提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绪论第12-28页
 第一节 选题与研究视角第12-13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第13-21页
  一 《世说新语》旧注和评点第13-14页
  二 民国时期《世说新语》研究第14-15页
  三 建国以后的《世说新语研究》第15-19页
  四 日本的《世说新语》研究第19-21页
 第三节 本文的结构和体例第21-24页
 本章注释第24-28页
上篇第28-102页
 第一章 论《世说新语》之为小说第28-54页
  第一节 《世说新语》其书第28-31页
  第二节 历史上的《世说新语》第31-39页
   一 宋以前对《世说新语》的评论:以为不合采撷入史第31-33页
   二 宋人对《世说新语》的评论:兼顾文史之美第33-35页
   三 明人对《世说》的评论:标扬文史相通之义第35-39页
  第三节 小说文体探源第39-43页
   一 《世说新语》的历代著录情况第39-40页
   二 “小说”之定义与特征第40-43页
  第四节 《世说新语》之特色第43-49页
   一 以《世说新语》为史的历史原第44-46页
   二 《世说新语》所具备的小说特征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本章注释第50-54页
 第二章 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之为史学第54-76页
  第一节 将《世说新语》与刘孝标注分别对待梳理之必要性第54-56页
  第二节 《世说新语》与刘孝标注第56-59页
  第三节 历代对《世说新语》刘注的论述第59-62页
  第四节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的特色及其应属史学第62-72页
   一 刘孝标注本身的特色第62-68页
   二 刘孝标注对《世说新语》的贡献第68-72页
  结语第72-73页
  本章注释第73-76页
 第三章 刘注《世说新语》和魏晋史学之常与变第76-102页
  第一节 魏晋史学中的史注第76-82页
   一 史学与经学第76-77页
   二 史学与子学第77-79页
   三 魏晋时代的注疏体第79-81页
   馀论第81-82页
  第二节 刘注《世说新语》与魏晋史学书写之特色第82-90页
   一 魏晋史学书写之特色第82-83页
   二 以刘注《世说新语》为中心,探讨魏晋史学书写之特色第83-90页
  第三节 刘注《世说新语》与魏晋世风之特色第90-94页
  结语第94-96页
  本章注释第96-102页
下篇第102-176页
 第四章 刘注《世说新语》与魏晋生命观第102-126页
  第一节 容止之美与形骸之外第102-107页
   一 《世说新语》的时代:从英雄到名士第102-104页
   二 《世说新语》的审美:容止之美第104-105页
   三 《世说新语》的哲学:形骸之外第105-107页
  第二节 忧惧与达观第107-111页
   一 对生命的忧惧第107-109页
   二 乱世中的达观第109-110页
   馀论第110-111页
  第三节 养生与避祸第111-114页
  第四节 此生与彼岸第114-120页
   一 魏晋时人对死后世界的肯定第115-116页
   二 诔文:从“述德”到“写哀”第116-118页
   三 身后名与家族观:终难超脱的最后羁绊第118-120页
  结语第120-122页
  本章注释第122-126页
 第五章 从刘注《世说新语》看魏晋之言说第126-154页
  第一节 清谈、清言与清议第126-133页
   一 清谈与清言第126-132页
   二 清议第132-133页
  第二节 齐名与辈目第133-143页
   一 辈目:九品中正制第133-136页
   二 题目与齐名第136-143页
  第三节 《世说新语》中的游戏:再论清谈第143-149页
   一 游戏的隔离性:特定的时空和范围第144-146页
   二 游戏的道具:库尾第146-148页
   三 游戏的时代:《世说新语》中的沉哀与至美第148-149页
  结语第149-151页
  本章注释第151-154页
 第六章 从刘注《世说新语》看魏晋妇女观第154-176页
  第一节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研究综述第154-157页
   一 魏晋婚姻研究——政治史视角的女性研究第155-156页
   二 魏晋女性观研究——文化史视角的女性研究第156页
   三 从群体到个案第156-157页
  第二节 从《女诫》到“贤媛”篇:论《世说新语》时代女性史观的变化第157-166页
   一 女性所具备的普世价值意义上的美德第158-159页
   二 《世说新语》中的母仪与妇功第159-162页
   三 《世说新语》中的贤媛:高明妇人第162-165页
   馀论第165-166页
  第三节 男女之间:《世说新语》中的平等与惑溺第166-173页
   一 《世说新语》中的“伉俪之重”第166-167页
   二 《世说新语》中的称谓第167-170页
   三 惑溺:《世说新语》中的情感世界第170-173页
  结语第173-174页
  本章注释第174-176页
附录:《世说新语》人物生卒年考略第176-214页
参考书目第214-228页
后记第228-229页

论文共2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湾民间歌曲的治理效应与审美功能研究
下一篇:论《周易》的时间观念—一个文化史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