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诸子前哲学论文

论《周易》的时间观念—一个文化史的视角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8-38页
 一、文化史的视角第8-11页
 二、《周易》的时间观念第11-15页
  “时间”对于理解《周易》乃至中华文化思维的重要性第11-13页
  《周易》时间观念之界定第13-15页
 三、研究方法和相关界定第15-18页
  1、“经传分观”地研究《周易》时间观念第15-17页
  2、在易学诠释的历史脉络中考察《周易》时间观念第17-18页
  3、在跨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反思《周易》时间观念的各种可能性第18页
 四、《周易》时间观念的研究现状第18-35页
 五、论述框架第35-38页
第一章 《易经》时间观念研究第38-64页
 第一节 占筮活动的时间观念基础第39-48页
  巫与时第39-40页
  筮与时第40-43页
  数与时第43-44页
  象与时第44-47页
  易与时第47-48页
 第二节 卦辞、爻辞中时间语汇的分析第48-64页
  第一类:时间度量第49-56页
   1、观日月之象第49-52页
   2、天干记日第52-54页
   3、岁和年:岁时文化第54-56页
  第二类:时间感知第56-64页
   1、时第56-57页
   2、初-终第57-60页
   3、往-来第60-64页
第二章 《易传》时间观念研究第64-96页
 第一节 《易传》之“时”及其时代背景第64-69页
 第二节 天之时:天地为基础的宇宙观建构第69-80页
  一、乾元:时间之始第70-73页
  二、四时:大化流行第73-76页
  三、原始反终:时之归复第76-80页
 第三节 易之时:宇宙万物变化与易体系之关联第80-89页
  一、类比与对立转化第80-84页
  二、时与位第84-87页
  三、卦序第87-89页
 第四节 人之时:天人之际的生活准则和生命超越第89-96页
  一、观象授时、治历明时、敬授民时第90-92页
  二、极深研几、知几其神第92-93页
  三、与时偕行、与时消息第93-96页
第三章 《周易》经典诠释视域中的时间观念考察第96-128页
 第一节 象数易学派的时间观念考察第96-113页
  一、四时、月日与节气、物候第97-101页
  二、天干、地支第101-103页
  三、卦变第103-105页
  四、时空宇宙结构第105-109页
  五、元会运世说与历史推演第109-113页
 第二节 义理易学派的时间观念考察第113-128页
  一、适时、随时第114-119页
  二、时中第119-123页
  三、“死生之说”第123-128页
第四章 “同时共感(Synchronizitat)”:《周易》时间观念的现代诠释第128-152页
 一、“同时共感”:概念的提出与内涵第128-138页
  1、概念的提出第128-133页
  2、概念的内涵第133-136页
  3、同时共感与分析心理学第136-138页
 二、同时共感与《周易》第138-143页
 三、同时共感与时间观念第143-151页
  1、不可重复验证的真实性第147-148页
  2、卦·情境·时第148-150页
  3、梦·潜意识·原型·未来第150-151页
 四、小结第151-152页
第五章 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周易》时间观念第152-162页
 一、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时间观念问题第153-156页
 二、过程哲学与《周易》时间观念:比较与融通第156-160页
 三、接引与提升:过程哲学重建《周易》时间观念的意义第160-162页
结语第162-164页
附录(一) “经”、“传”的分与合:《周易》的文本递嬗及其思想史意义第164-178页
附录(二) 汉学视野中卫氏父子的《周易》译介与研究第178-190页
附录(三) 问题与视角:西方易学的三种研究路径第190-202页
参考书目第202-210页
后记第210-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朝之史学与世风--以刘注《世说新语》为中心
下一篇:桑德尔公共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