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4页 |
| ·介电电泳芯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1页 |
| ·介电电泳芯片 | 第10-11页 |
| ·介电电泳芯片的主要工作模式 | 第11-16页 |
| ·介电电泳芯片检测技术 | 第16-21页 |
| ·介电电泳芯片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2 集成介电电泳检测芯片系统富集分离检测的机理与方法 | 第24-38页 |
| ·介电电泳芯片的富集机理 | 第24-31页 |
| ·介电电泳力 | 第24-28页 |
| ·细胞在介电电泳芯片中的受力分析 | 第28-30页 |
| ·影响介电电泳富集的主要因素 | 第30-31页 |
| ·介电电泳力与流体力联用的细胞分离机理与方法 | 第31-32页 |
| ·光/电在线双检测系统 | 第32-35页 |
| ·小型荧光检测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32-34页 |
| ·基于细胞检测的阻抗检测器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 3 集成介电电泳检测芯片系统结构设计及模拟分析 | 第38-68页 |
| ·介电电泳芯片的电场模拟分析 | 第38-49页 |
| ·微电极结构 | 第38-40页 |
| ·基于叉指式阵列电极的介电电泳芯片模型建立及其求解 | 第40-44页 |
| ·微通道中电场模拟及结构参数优化 | 第44-49页 |
| ·介电电泳芯片的流场模拟分析 | 第49-52页 |
| ·介电电泳芯片微通道中流场模型建立及其求解 | 第49-50页 |
| ·夹流管道中流场模拟及结构参数优化 | 第50-52页 |
| ·细胞受力模拟分析及介电电泳富集实验条件优化 | 第52-57页 |
| ·光/电在线双检测系统设计 | 第57-65页 |
| ·小型 LED 诱导透射式荧光检测系统 | 第57-61页 |
| ·阻抗检测器及其基于细胞检测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61-65页 |
| ·集成介电电泳检测芯片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及主要参数确定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4 集成介电电泳检测芯片加工与系统集成 | 第68-86页 |
| ·芯片加工与测试 | 第68-75页 |
| ·材料选择 | 第68-69页 |
| ·工艺流程与版图设计 | 第69-72页 |
| ·键合与封装 | 第72-74页 |
| ·芯片结构测试分析 | 第74-75页 |
| ·检测电路与外围电路 | 第75-84页 |
| ·检测电路 | 第75-79页 |
| ·外围电路 | 第79-81页 |
| ·应用软件 | 第81-84页 |
| ·集成介电电泳检测芯片系统原理样机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5 集成介电电泳检测芯片系统应用实验 | 第86-104页 |
| ·光/电在线双检测系统实验研究 | 第86-95页 |
| ·小型荧光检测系统对荧光标记细胞的检测分析 | 第86-88页 |
| ·阻抗检测器对人体小梁网细胞的检测分析 | 第88-95页 |
| ·细胞的连续富集分离及在线检测实验 | 第95-103页 |
| ·实验样品选择 | 第95-96页 |
| ·实验研究 | 第96-9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7-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6 总结 | 第104-108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04-105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5页 |
|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105-106页 |
| ·后期研究工作展望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 附录 | 第120-121页 |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目录 | 第120-121页 |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报专利情况 | 第121页 |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