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考虑驾驶特性的微观交通仿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12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2-31页
   ·交通流理论概述第12-16页
     ·描述交通流特征的基本参数第12-16页
   ·交通流微观模型第16-30页
     ·车辆跟驰模型第17-25页
     ·车辆换道模型第25-28页
     ·元胞自动机模型第28-29页
     ·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跟驰模型建立第31-39页
   ·访谈第31-32页
     ·访谈目的第31页
     ·访谈者第31页
     ·访谈内容第31页
     ·访谈结果第31-32页
   ·跟驰模型框架第32-35页
     ·自由驾驶阶段第32-34页
     ·跟驰阶段第34-35页
   ·实验方法第35-36页
     ·实验目的第35页
     ·被试第35-36页
   ·实验结果与跟驰模型建立第36-39页
     ·自由驾驶阶段第36-37页
     ·跟驰阶段第37-39页
第4章 换道模型建立第39-64页
   ·访谈第39-41页
     ·访谈目的第39页
     ·访谈者第39页
     ·访谈内容第39-40页
     ·访谈结果第40-41页
   ·换道模型框架第41-42页
   ·实验方法第42-47页
     ·实验 1第42-44页
     ·实验 2第44-45页
     ·实验 3第45-47页
   ·实验结果与换道模型建立第47-64页
     ·本道满意度临界点第47-51页
     ·邻道满意度临界点第51-55页
     ·邻道安全点临界点(后车速度大于本车)第55-60页
     ·邻道安全点临界点(后车速度小于本车)第60-64页
第5章 微观仿真系统实现与模型验证第64-73页
   ·微观仿真系统设计第64-68页
     ·模型框架第64-68页
     ·模型算法实现方式第68页
   ·系统缺省值配置第68-70页
     ·系统初始化第68-69页
     ·模型参数设置第69-70页
   ·微观仿真系统程序实现第70-72页
     ·Visual studio 仿真平台第70-71页
     ·程序实现及基本界面介绍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微观驾驶模型验证与讨论第73-86页
   ·微观驾驶模型验证第73-78页
     ·特征一-自发产生的堵塞现象第73-75页
     ·特征二-宏观交通流量第75-76页
     ·特征三-换道现象第76-78页
   ·微观因素对交通流宏观表现的影响第78-86页
     ·不同类型驾驶员比例第79-82页
     ·驾驶员反应时间第82-8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研究结论第86-87页
   ·论文主要工作第87-88页
   ·应用与研究前景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录 实验材料第93-98页
 附录 A 驾驶员类型测试问卷第93-94页
 附录 B 模拟仿真系统数据第94-96页
 附录 C 实验指导书第96-9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种植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分析
下一篇:可线性规划的证券投资组合模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