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关联行政行为与行政法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关联行政行为在行政法中的出现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关联行政行为直接进入司法审查的障碍 | 第14-17页 |
一、关联行政行为不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内 | 第14-15页 |
二、关联行政行为超过起诉期限 | 第15-16页 |
三、关联行政行为的相对人缺乏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 第16页 |
四、起诉关联行政行为不符合相对人利益最大化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连带审查关联行政行为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一、连带审查有助于依法规范阶段式行政活动 | 第17-18页 |
二、连带审查能够充分维护阶段行政活动中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 第18-19页 |
三、连带审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审查体系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关联行政行为进行连带审查的模式选择 | 第20-34页 |
第一节 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的质疑 | 第20-23页 |
第二节 违法性继承理论的引入 | 第23-25页 |
第三节 依据违法性继承理论构建实质审查模式 | 第25-34页 |
一、形式审查模式的摒弃 | 第25-27页 |
二、构建实质审查模式的价值分析 | 第27-30页 |
三、实质审查模式的已有实践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对关联行政行为进行实质性连带审查的强度分析 | 第34-49页 |
第一节 对于现有两种审查强度的评判 | 第34-41页 |
一、现有两种审查强度的解读 | 第34-37页 |
二、对现有两种审查强度的批判及启示 | 第37-41页 |
第二节 对关联行政行为进行实质性连带审查强度的选择 | 第41-46页 |
一、审查方式以书面审查为主 | 第41-42页 |
二、审查范围以全面审查为原则 | 第42-44页 |
三、审查标准以卷面无瑕疵为准绳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正确处理连带审查与合法性审查的关系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