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向孔隙改善扩压叶栅性能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 ·叶栅中的端壁效应 | 第11-13页 |
| ·叶栅内二次流损失机理的研究 | 第13-20页 |
| ·叶轮机械内的二次流 | 第13-15页 |
| ·叶轮机械内的二次流损失 | 第15-20页 |
| ·降低叶栅中二次流损失的方法 | 第20-28页 |
| ·改变通流部分几何参数 | 第20-21页 |
| ·附面层控制与隔离法 | 第21-22页 |
| ·机匣处理法 | 第22页 |
| ·叶片修型与端弯技术 | 第22-23页 |
| ·孔隙流动技术 | 第23-28页 |
| ·论文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 第2章 实验设备、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 第29-44页 |
| ·实验装置 | 第29-37页 |
| ·试验台 | 第29-30页 |
| ·叶栅几何尺寸和测量条件 | 第30-32页 |
| ·探针及校准 | 第32-35页 |
| ·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系统 | 第35-37页 |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7-42页 |
| ·叶栅坐标系统及二次流定义 | 第37-39页 |
| ·数据处理公式 | 第39-40页 |
| ·平均量的定义 | 第40页 |
| ·误差分析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3章 切向孔隙对叶栅扩压能力及静压的影响 | 第44-59页 |
| ·扩压因子 | 第44-48页 |
| ·扩压因子的定义 | 第44-46页 |
| ·扩压因子节距平均沿叶高分布 | 第46-48页 |
| ·叶片负荷 | 第48-52页 |
| ·不同实验方案的负荷对比 | 第48-50页 |
| ·相同叶高处的负荷比较 | 第50-52页 |
| ·叶片表面静压系数等值线分布 | 第52-55页 |
| ·压力面侧静压系数 | 第52-54页 |
| ·吸力面侧静压系数分布 | 第54-55页 |
| ·端壁静压系数等值线分布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4章 切向孔隙对叶栅流场的影响 | 第59-74页 |
| ·出口截面的流场分析 | 第59-66页 |
| ·出口总压损失等值线 | 第59-61页 |
| ·节距平均总压损失的展向分布 | 第61-62页 |
| ·节距平均出口气流角的展向分布 | 第62-64页 |
| ·出口二次流 | 第64-66页 |
| ·叶片表面的流场显示 | 第66-71页 |
| ·端壁流场显示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