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稻田自然免耕体系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周转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8页
 1.1 免耕的历史和研究现状第14-21页
  1.1.1 免耕的历史第14-15页
  1.1.2 免耕的方式第15页
  1.1.3 免耕的研究现状第15-21页
   1.1.3.1 免耕和覆盖免耕第15-17页
   1.1.3.2 自然免耕第17-21页
 1.2 土壤中有机质的周转与微生物第21-27页
  1.2.1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第21-22页
   1.2.1.1 土壤有机质的输入第21页
   1.2.1.2 土壤有机质周转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1.2.2 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第22-26页
   1.2.2.1 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第22-23页
   1.2.2.2 土壤酶与有机质周转第23页
   1.2.2.3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团聚体第23-25页
   1.2.2.4 生物固氮与有机质的周转第25-26页
  1.2.3 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第26-27页
 1.3 土壤有机质周转的计算机模拟第27-28页
2 立题依据及研究方案第28-37页
 2.1 立题依据第28页
 2.2 研究方案第28-29页
  2.2.1 研究目标第28-29页
  2.2.2 研究内容第29页
  2.2.3 技术路线第29页
 2.3 材料与方法第29-37页
  2.3.1 田间试验第29-31页
   2.3.1.1 试验地概况第29-30页
   2.3.1.2 试验布置第30页
   2.3.1.3 作物栽培与田间管理第30-31页
   2.3.1.4 取样和观测内容第31页
  2.3.2 有机残体模拟试验第31-32页
   2.3.2.1 材料来源第31页
   2.3.2.2 试验设置第31-32页
   2.3.2.3 试验过程及取样测定第32页
  2.3.3 自然免耕模拟试验第32-34页
   2.3.3.1 材料来源第32-33页
   2.3.3.2 试验设置第33页
   2.3.3.3 取样及测定内容第33-34页
  2.3.4 建立免耕体系有机质积累的计算机模型第34页
  2.3.5 分析方法第34-37页
   2.3.5.1 土壤养分及pH、Eh值的分析测定第34页
   2.3.5.2 有机物分解模拟试验的滤液的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第34页
   2.3.5.3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方法的比较第34-35页
   2.3.5.4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个体数量的测定第35-36页
   2.3.5.5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第36页
   2.3.5.6 土壤纤维素分解活性的测定第36页
   2.3.5.7 免耕模拟试验标记菌株筛选第36页
   2.3.5.8 免耕模拟试验标记菌株的回收第36-37页
3 自然免耕土壤的周期特征研究第37-61页
 3.1 土壤有机质的周期特征第37-39页
 3.2 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周期特征第39-47页
  3.2.1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第39-40页
  3.2.2 土壤N、P、K养分的周期特征第40-47页
 3.3 土壤溶液可溶性碳的周期特征第47-48页
 3.4 土壤微生物的周期特征第48-59页
  3.4.1 微生物生物量的周期特征第48-51页
  3.4.2 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周期特征第51-55页
  3.4.3 固氮菌和好氧纤维素分解菌的周期特征第55-59页
 3.5 小结第59-61页
  3.5.1 土壤养分第59页
  3.5.2 土壤微生物第59-61页
4 有机残体分解的模拟研究第61-69页
 4.1 不同条件对分解产物的影响第61-62页
 4.2 秸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62页
 4.3 外加纤维素分解真菌和细菌对秸秆分解的影响第62-63页
 4.4 外加氮素对秸秆分解的影响第63-64页
 4.5 固氮菌对秸杆分解的影响第64-67页
 4.6 不同分解和养分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第67-68页
 4.7 小结第68-69页
5 自然免耕微生物动态的模拟研究第69-76页
 5.1 土壤条件对微生物繁殖的影响第69-72页
  5.1.1 土壤条件对土著菌的影响第69-70页
  5.1.2 土壤水分条件对接种菌的影响第70-72页
 5.2 土壤条件对纤维素分解活性的影响第72-73页
 5.3 氮素水平与固氮作用第73页
 5.4 固氮菌固氮活性测定第73-74页
 5.5 小结第74-76页
6 自然免耕有机质积累的计算机模型的建立第76-87页
 6.1 模型概述第76-82页
  6.1.1 RothC-26.3模型第76-79页
   6.1.1.1 RothC-26.3模型概述第76-77页
   6.1.1.2 环境等因子对有机质周转动力学影响的模拟第77-78页
   6.1.1.3 模型的组合及预测技术第78-79页
   6.1.1.4 存在问题第79页
  6.1.2 SCNC模型第79-82页
 6.2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82-83页
  6.2.1 主要参数估计第82-83页
  6.2.2 模拟初始值的确定第83页
  6.2.3 定量评价模型的方法第83页
 6.3 SCNC模型的模拟第83-84页
 6.4 SCNC模型的预测第84-86页
 6.5 小结第86-87页
7 主要结论与讨论第87-90页
 7.1 结论第87-89页
 7.2 论文的创新点第89页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作者简介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期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小麦系统中钾素利用的研究
下一篇:家蚕滞育的生理学研究--滞育激素对家蚕卵脂质、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与滞育卵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