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37页 |
1.1 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 | 第12-22页 |
1.1.1 导电填料 | 第12-17页 |
1.1.1.1 炭黑 | 第12-13页 |
1.1.1.2 石墨 | 第13-16页 |
1.1.1.3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 第16页 |
1.1.1.4 本征高分子导电材料 | 第16-17页 |
1.1.2 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 | 第17-20页 |
1.1.3 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1.1.3.1 聚合物的种类和性质 | 第20页 |
1.1.3.2 填料的形态 | 第20-21页 |
1.1.3.3 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 | 第21-22页 |
1.1.4 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 第22页 |
1.2 聚合物导电纳米复合材料 | 第22-26页 |
1.2.1 聚合物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3-25页 |
1.2.2 聚合物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类型 | 第25-26页 |
1.3 普通聚合物原位复合材料 | 第26-35页 |
1.3.1 原位复合的概念和起源 | 第26-27页 |
1.3.2 微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7页 |
1.3.3 原位成纤机理 | 第27-29页 |
1.3.4 微纤增强机理 | 第29-30页 |
1.3.5 原位复合的控制因素 | 第30-35页 |
1.3.5.1 复合体系的组成控制 | 第31-33页 |
1.3.5.2 加工方法和工艺条件控制 | 第33-35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5-37页 |
1.4.1 研究目的和对象 | 第35-36页 |
1.4.2 研究内容和步骤 | 第36-37页 |
2. 接枝聚丙烯/石墨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37-60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2.2.1 主要原料 | 第37-38页 |
2.2.2 试样制备 | 第38页 |
2.2.3 体积电导率测试 | 第38页 |
2.2.4 结构表征 | 第38-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7页 |
2.3.1 EG的形态结构 | 第39-41页 |
2.3.2 复合材料中EG的形态和内部微结构 | 第41-45页 |
2.3.3 插层复合的热力学分析 | 第45-47页 |
2.3.4 复合材料电导率与EC含量的关系 | 第47-48页 |
2.3.5 复合材料的逾渗导电机理探讨 | 第48-57页 |
2.3.5.1 逾渗理论 | 第48-49页 |
2.3.5.2 聚合物/炭黑复合体系的导电机理 | 第49-53页 |
2.3.5.3 聚合物/EG复合体系的导电机理 | 第53-57页 |
2.4 本章结论 | 第57-60页 |
3. 聚丙烯/接枝聚丙烯/石墨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60-72页 |
3.1 引言 | 第6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3.2.1 主要原料 | 第60页 |
3.2.2 复合物试样制备 | 第60-61页 |
3.2.3 复合材料试样制备 | 第61页 |
3.2.4 性能测试 | 第61页 |
3.2.5 结构表征 | 第61-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3.3.1 不同加工方法制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 第62-64页 |
3.3.2 加工方法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3.3.3 gPP含量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 | 第65-68页 |
3.3.4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68-70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70-72页 |
4. 聚丙烯/尼龙66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72-88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4.2.1 原料 | 第72页 |
4.2.2 试样制备 | 第72-73页 |
4.2.3 性能测试 | 第73页 |
4.2.4 结构表征 | 第73-7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6页 |
4.3.1 PP、PA66及其共混熔体的流变特性 | 第74-75页 |
4.3.2 组成比对原位复合材料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5-80页 |
4.3.2.1 相形态 | 第75-78页 |
4.3.2.2 力学性能 | 第78-80页 |
4.3.3 拉伸比对原位复合材料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0-84页 |
4.3.3.1 相形态 | 第80-83页 |
4.3.3.2 力学性能 | 第83-84页 |
4.3.4 增容剂对原位复合材料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4-86页 |
4.3.4.1 相形态 | 第84-85页 |
4.3.4.2 力学性能 | 第85-86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86-88页 |
5. 聚丙烯/尼龙66/接枝聚丙烯/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88-110页 |
5.1 引言 | 第88-8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9-91页 |
5.2.1 主要原料 | 第89页 |
5.2.2 试样制备 | 第89-90页 |
5.2.2.1 膨胀石墨(EG) | 第89页 |
5.2.2.2 gPP/EG母料(MB) | 第89页 |
5.2.2.3 PA呈粒状分散的共混复合物 | 第89页 |
5.2.2.4 PA成纤的原位复合物 | 第89-90页 |
5.2.2.5 复合材料板材试样 | 第90页 |
5.2.3 性能测试 | 第90页 |
5.2.4 结构表征 | 第90-9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8页 |
5.3.1 不相容聚合物共混导电复合体系中的双逾渗效应 | 第91-94页 |
5.3.1.1 基体相连续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 第91-93页 |
5.3.1.2 加工工艺条件对聚合物/聚合物/炭黑复合体系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93-94页 |
5.3.2 PA呈粒状分散复合材料的相形态与导电性能 | 第94-99页 |
5.3.2.1 混合工艺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94页 |
5.3.2.2 相形态与导电性能的关系 | 第94-99页 |
5.3.3 PA成纤复合材料的相形态与导电性能 | 第99-102页 |
5.3.3.1 混合温度和PA成纤性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99-100页 |
5.3.3.2 相形态与导电性能的关系 | 第100-102页 |
5.3.4 不同PA分散形态复合材料的性能与EG含量的关系 | 第102-108页 |
5.3.4.1 导电性能 | 第102-107页 |
5.3.4.2 力学性能 | 第107-108页 |
5.4 本章结论 | 第108-110页 |
6. 总结论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