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1 概述 | 第6-17页 |
| ·病原 | 第7-8页 |
| ·血清型与分类地位 | 第8-11页 |
| ·发病机理 | 第11-12页 |
| ·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 ·病原的检测 | 第13页 |
| ·分子生物学 | 第13-15页 |
| ·疫苗研制 | 第15-16页 |
| ·湖北省发病概况、目前研究情况及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6-17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2页 |
| ·RA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17-19页 |
| ·菌株来源 | 第17页 |
| ·培养基 | 第17页 |
| ·培养方法 | 第17-18页 |
| ·生化鉴定 | 第18页 |
| ·血清型鉴定 | 第18-19页 |
| ·RA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19页 |
| ·菌株 | 第19页 |
| ·药敏试纸 | 第19页 |
| ·方法及标准 | 第19页 |
| ·RA病原性试验 | 第19-20页 |
| ·菌液制备 | 第19页 |
| ·动物试验 | 第19-20页 |
| ·免疫预防试验 | 第20-22页 |
| ·疫苗制备 | 第20页 |
| ·疫苗安全性试验 | 第20-21页 |
| ·攻毒保护试验 | 第21-2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页 |
| ·血清型鉴定 | 第22-23页 |
| ·药敏试验结果 | 第23页 |
|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 第23-24页 |
| ·临床症状和剖检结果 | 第23-24页 |
| ·镜检观察 | 第24页 |
| ·半数致死量测定 | 第24页 |
| ·免疫预防试验结果 | 第24-26页 |
| ·疫苗安全性试验 | 第24页 |
| ·攻毒保护试验 | 第24-26页 |
| 4 讨论 | 第26-30页 |
| ·分离与培养的重要性 | 第26页 |
| ·疫苗效果的评价 | 第26-28页 |
| ·RA药物敏感性探讨 | 第28页 |
| ·RA人工感染模型的构建 | 第28-29页 |
| ·高免血清制备的探讨 | 第29-30页 |
| 5 结论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35-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