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一 关中地区商代考古学简史 | 第13-18页 |
二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三 本文的理论、目标、方法与资料 | 第20-21页 |
四 相关问题说明 | 第21-23页 |
上编 考古学遗存时空框架的建立 | 第23-113页 |
第二章 关中地区商代考古学遗存的分期与年代 | 第24-88页 |
第一节 对几个问题的认识 | 第24-32页 |
第二节 主要遗址的分期与年代 | 第32-88页 |
第三章 关中地区商代考古学遗存的分类 | 第88-113页 |
下编 区域视野中的关中社会 | 第113-195页 |
第四章 文化视野中的关中社会 | 第114-154页 |
第一节 关中以东地区 | 第114-123页 |
第二节 关中以北地区 | 第123-127页 |
第三节 甘青地区 | 第127-130页 |
第四节 陕南地区 | 第130-132页 |
第五节 关中地区 | 第132-152页 |
第六节 关中地区文化面貌的形成过程 | 第152-154页 |
第五章 经济视野中的关中社会 | 第154-171页 |
第一节 关中以东地区 | 第154-157页 |
第二节 关中以北地区 | 第157-159页 |
第三节 甘青地区 | 第159页 |
第四节 陕南地区 | 第159-161页 |
第五节 关中地区 | 第161-168页 |
第六节 关中地区经济面貌的形成与特点 | 第168-171页 |
第六章 社会视野中的关中社会 | 第171-189页 |
第一节 关中以东地区 | 第171-174页 |
第二节 关中以北地区 | 第174页 |
第三节 甘青地区 | 第174-175页 |
第四节 陕南地区 | 第175-176页 |
第五节 关中地区 | 第176-185页 |
第六节 关中地区的社会状况 | 第185-189页 |
第七章 对关中区域社会的理解 | 第189-195页 |
一 二里头时期和商代关中地区考古遗存的独特性 | 第189页 |
二 关中地理结构的独特性 | 第189-190页 |
三 区域社会中的关中社会 | 第190-192页 |
四 周灭商的社会考察——第六期时关中地区的文化、经济与社会 | 第192-193页 |
五 对西周建国后“疆以戎索”政策的影响 | 第193页 |
六 余论——本文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193-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8页 |
后记 | 第208-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