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罗布泊LS2钻孔记录的我国西北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气候变迁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5页
 第一节 引言第11-13页
 第二节 晚第三纪以来全球古环境研究现状第13-20页
  1、深海研究第13-14页
  2、黄土-红粘土研究第14-15页
  3、湖泊研究第15-16页
  4、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第16-20页
 第三节 全球环境变化的驱动机制第20-31页
  1、构造运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第20-23页
  2、大气组分第23-24页
  3、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第24-26页
  4、太阳活动第26页
  5、小行星的撞击作用第26-27页
  6、人类活动第27-30页
  7、地球系统内部的反馈作用第30-31页
 第四节 论文选题意义和拟解决的问题第31-35页
  1.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31-33页
  2.拟解决的问题第33-35页
第二章 罗布泊区域地质概况第35-47页
 第一节 大地构造位置与地质背景第35-43页
  1、罗布泊大地构造位置与地质构造第35-39页
  2、罗布泊及邻区地层岩性组成、时代及分布第39-43页
 第二节 相邻构造单元地质特征及归属第43-47页
  1、库鲁克塔格断隆第43-44页
  2、北山断块第44-45页
  3、阿尔金断隆第45-46页
  4、英吉苏凹陷第46-47页
第三章 罗布泊LS2钻孔环境替用指标的分析第47-59页
 第一节 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测量第48-52页
  1、粒度分析研究历史简要回顾第48-49页
  2、沉积物粒度指标及其环境意义第49-51页
  3、粒度样品的前处理和测量第51-52页
 第二节 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指标的测量第52-53页
  1、离子指标的气候意义第52-53页
  2、样品的前处理和测量第53页
 第三节 罗布泊LS2钻孔分析指标特征分析第53-59页
第四章 晚新生代以来罗布泊地区沉积记录的意义第59-73页
 第一节 罗布泊LS2钻孔时间序列的建立第59-64页
  1、时间标尺建立的方法第59-62页
  2、时间标尺准确性评价第62-64页
 第二节 罗布泊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第64-69页
 第三节 罗布泊地区晚新生代以来环境演化过程第69-73页
  1、湖泊演化阶段地球化学指标对气候敏感性分析第69-70页
  2、7Ma以来罗布泊地区气候演化过程第70-73页
第五章 晚新生代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及其机理讨论第73-84页
 第一节 7Ma以来海陆古气候记录对比第73-76页
 第二节 晚新生代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机理讨论第76-84页
  1、8-7Ma古气候转型事件与高原隆升第76-78页
  2、5-3.6Ma早上新世湿润事件第78-81页
  3、3.6-2.6Ma气候急剧变干时期第81页
  4、2.6Ma以来持续干旱时期第81-84页
第六章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100页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芗剧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福州市人群大肠埃希菌产ESBLs表型与基因型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