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8-12页 |
1 绪言 | 第12-18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我国明星企业短寿现象透视 | 第12-13页 |
·我国明星企业短寿现象思索 | 第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概念厘定 | 第14-16页 |
·销售 | 第14-15页 |
·机制 | 第15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15-16页 |
·职业道德规范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2 建立健全企业销售人员监督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18-24页 |
·销售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具体表现 | 第18-20页 |
·销售人员内部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 第18-19页 |
·销售人员外部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 第19-20页 |
·建立、健全我国企业销售人员监督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销售人员频繁流动需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 第20-21页 |
·销售工作的特点需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 第21-22页 |
·建立、健全企业销售人员监督管理机制的紧迫性 | 第22-24页 |
·销售领域出现的问题需要建立销售监管机制 | 第22页 |
·企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销售人员监管机制 | 第22-24页 |
3 销售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 第24-30页 |
·社会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不健全 | 第24页 |
·社会缺乏对销售人员进行评价与约束的有效机制 | 第24-25页 |
·经济领域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 第25页 |
·销售人员通用性高,跳槽容易 | 第25页 |
·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 | 第25-26页 |
·企业销售评价理念存在问题 | 第26页 |
·企业缺乏对销售人员的服务意识 | 第26-27页 |
·企业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 | 第27页 |
·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27页 |
·企业文化建设缺位 | 第27-28页 |
·销售管理水平低下 | 第28页 |
·销售人员自身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本性 | 第28页 |
·没能认真衡量眼前利益与个人长远发展的关系 | 第28-30页 |
4 建立健全企业销售人员监督管理机制 | 第30-50页 |
·销售人员监督管理机制的内涵 | 第30-31页 |
·对销售过程及销售人员行为的监管 | 第30页 |
·监管包括两个层次:监督和管理 | 第30页 |
·销售监管服务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 第30页 |
·监管必须符合经济性和及时性的原则 | 第30-31页 |
·监管的手段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 第31页 |
·销售人员监管机制的控制方式分类 | 第31-32页 |
·结果控制和行为控制 | 第31-32页 |
·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 第32页 |
·企业销售人员监督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 第32-50页 |
·建立销售人员职业道德社会评价、监督机制 | 第33-36页 |
·建立销售过程跟踪控制机制 | 第36-40页 |
·提高销售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 | 第40-50页 |
5 企业销售人员监管机制应用举例 | 第50-56页 |
·企业情况介绍 | 第50-51页 |
·销售监管实践 | 第51-54页 |
·销售回款监管实践 | 第51-52页 |
·加强销售人员培训工作 | 第52页 |
·实行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 | 第52-53页 |
·销售人员监督机制 | 第53页 |
·加强销售监管的执行力 | 第53-54页 |
·其它销售监管措施 | 第54页 |
·汇仁集团案例评价 | 第54-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