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硬齿面齿轮精加工方法概述 | 第13-14页 |
·珩齿工艺概述 | 第14-18页 |
·珩齿工作原理 | 第15页 |
·珩齿加工方法分类 | 第15-16页 |
·珩齿工艺特点 | 第16页 |
·国内外珩齿技术发展沿革 | 第16-18页 |
·径向剃齿工艺概述 | 第18-21页 |
·径向剃齿原理 | 第18-19页 |
·径向剃齿优缺点 | 第19-20页 |
·国内外径向剃齿技术发展沿革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意义 | 第21-22页 |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意义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径向珩轮设计理论研究 | 第23-33页 |
·单自由度空间啮合分析 | 第23-27页 |
·空间啮合采用的坐标系 | 第23-24页 |
·空间啮合运动的自由度 | 第24-25页 |
·单自由度啮合齿面线接触分析 | 第25-26页 |
·单自由度啮合齿面渐开线螺旋面分析 | 第26-27页 |
·径向珩轮特点 | 第27页 |
·径向珩轮齿面分析 | 第27-32页 |
·径向珩轮齿面形成过程 | 第27-28页 |
·被加工斜齿轮齿面S1曲面族方程式 | 第28-30页 |
·曲面族∑S1的包络面条件方程式 | 第30-31页 |
·利用Mathematica求解曲面族∑S1的包络面条件方程式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径向珩轮齿面坐标求解 | 第33-43页 |
·径向珩轮齿面坐标求解分析 | 第33-36页 |
·径向珩轮左、右齿面的齿面坐标方程式 | 第33-34页 |
·径向珩轮齿面坐标条件方程式 | 第34-35页 |
·径向珩轮齿面坐标超越方程式 | 第35-36页 |
·利用MATLAB求解径向珩轮超越方程组 | 第36-38页 |
·MATLAB软件简介 | 第36-37页 |
·求解径向珩轮超越方程组主要程序思路与流程图 | 第37-38页 |
·径向珩轮齿面坐标计算示例 | 第38-40页 |
·利用MATLAB求解径向珩轮齿面坐标基础数据 | 第39页 |
·利用MATLAB求解径向珩轮齿面坐标 | 第39-40页 |
·径向珩轮齿面坐标计算结果 | 第40-41页 |
·径向珩轮齿面坐标计算结果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径向珩轮齿面修形计算 | 第43-51页 |
·径向珩轮齿面修形分析 | 第43页 |
·利用MATLAB求解径向珩轮齿面修形量 | 第43-47页 |
·径向珩轮齿面修形量计算方法与公式 | 第43-45页 |
·求解径向珩轮齿面修形量主要程序思路与流程图 | 第45-47页 |
·径向珩轮齿面修形量计算示例 | 第47-50页 |
·径向珩轮齿面修形量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径向珩轮三维自动化参数建模 | 第51-61页 |
·Pro/E、Pro/Program、Pro/Mechanism软件简介 | 第51-52页 |
·径向珩轮三维自动化参数建模总体思路 | 第52-53页 |
·基于Pro/Program的径向珩轮三维自动化参数建模 | 第53-57页 |
·建立径向珩轮轮齿的断面和零件模型 | 第53页 |
·建立完整的径向珩轮组件模型 | 第53-56页 |
·径向珩轮设计修改 | 第56-57页 |
·基于Pro/Program的被加工斜齿轮三维自动化参数建模 | 第57页 |
·基于Pro/E的径向珩轮与被加工斜齿轮装配 | 第57-59页 |
·基于Pro/Mechanism的径向珩轮与被加工斜齿轮运动仿真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基于ANSYS的径向珩轮接触分析 | 第61-73页 |
·ANSYS非线性分析、接触分析简介 | 第61-65页 |
·ANSYS非线性分析基本概念 | 第61页 |
·ANSYS接触分析概述 | 第61-62页 |
·ANSYS齿轮接触分析基本步骤 | 第62-65页 |
·直齿珩轮接触分析 | 第65-67页 |
·斜齿珩轮接触分析 | 第67-69页 |
·径向珩轮接触分析 | 第69-71页 |
·径向珩轮、斜齿珩轮和直齿珩轮接触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及结论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73页 |
·本课题未来研究工作及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