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中美玉米种质粗缩病抗性的聚类分析及STS分子标记的筛选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1 引言第10-29页
   ·玉米粗缩病的研究进展第10-18页
     ·玉米粗缩病发病概况第10-11页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第11页
     ·玉米粗缩病病原和微观研究第11-12页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第12-14页
     ·玉米粗缩病种质资源鉴定第14-16页
     ·玉米粗缩病的抗性遗传第16-18页
   ·植物抗病基因第18-21页
     ·R 基因研究进展第18-20页
     ·基因簇与基因多效性第20-21页
   ·玉米主要抗病基因/QTL 的研究第21-28页
     ·矮花叶病第21页
     ·灰斑病第21-23页
     ·瘤黑粉病第23页
     ·丝黑穗病第23-24页
     ·大斑病第24-25页
     ·霜霉病第25-26页
     ·纹枯病第26-27页
     ·穗粒腐病第27页
     ·锈病第27-28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8-29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第28-29页
     ·本研究内容第29页
2 中美玉米种质粗缩病抗性的鉴定与聚类分析第29-39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9-34页
     ·材料第29-31页
     ·玉米抗粗缩病鉴定方法第31页
     ·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31-32页
     ·SSR 分析第32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第32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电泳第32-33页
     ·带型及数据统计方法第33页
     ·所需溶液的配制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92 份种质粗缩病抗性鉴定第34页
     ·杂种优势群分析第34-36页
     ·杂种优势群粗缩病抗性的比较分析第36-38页
   ·结论与讨论第38-39页
3 玉米抗粗缩病基因STS 分子标记的筛选第39-46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材料第40页
     ·仪器与药品第40页
     ·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40页
     ·RAPD 分析第40-41页
     ·片段回收与测序第41页
     ·STS-PCR 分析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RAPD 标记分析第41-42页
     ·STS 标记转化和分析第42-45页
   ·讨论第45-46页
4 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设想第46-48页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46页
   ·研究设想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59页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合成小麦中异源多倍化引起的基因组变异
下一篇:高直链淀粉玉米种质的类群分析及sbeⅠ、sbeⅡb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