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一) 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具有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当前九年一贯制办学普遍存在问题 | 第12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四、文献述评 | 第14-18页 |
(一) 相关政策文件 | 第14-15页 |
(二) 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三) 上海市的实践推进情况 | 第16-17页 |
(四) 外国同类改革进展 | 第17页 |
(五) 简要评述 | 第17-18页 |
五、研究方案 | 第18-20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学校管理整体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 第20-35页 |
一、个案学校发展历程简况 | 第20-21页 |
二、学校文化的融合 | 第21-23页 |
(一) 面临的问题 | 第21-22页 |
(二) 改革的过程 | 第22-23页 |
三、校长角色的转型 | 第23-25页 |
(一) 面临的挑战 | 第23-24页 |
(二) 转型的过程 | 第24-25页 |
四、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 | 第25-30页 |
(一) 面临的问题 | 第25-26页 |
(二) 洋泾—菊园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 | 第26-30页 |
五、洋泾—菊园学校管理整体改革的思考 | 第30-35页 |
(一) 对“整分结合”管理模式的思考 | 第30-32页 |
(二) 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有效管理模式的思考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学校教师管理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 第35-47页 |
一、学校教师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 思维定势的影响 | 第35页 |
(二) 考核标准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 人事编制的影响 | 第36页 |
(四) 经济待遇的影响 | 第36页 |
(五) 学校规模的影响 | 第36页 |
(六) 领导素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二、学校教师管理的改革实践 | 第37-44页 |
(一) 推进教师管理的一体化 | 第37-38页 |
(二) 重视师资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 第38页 |
(三) 实行条块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 | 第38-39页 |
(四) 加强师资队伍的校本培训 | 第39-44页 |
三、学校教师管理改革的思考 | 第44-47页 |
(一) 领导观念全局化 | 第44页 |
(二) 决策民主规范化 | 第44-45页 |
(三) 师资聘用全盘化 | 第45页 |
(四) 学校管理分段化 | 第45页 |
(五) 上级政策特殊化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学校学生管理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 第47-70页 |
一、学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47-48页 |
(一) 学生身心发育差异带来的常规管理问题 | 第47页 |
(二) 学生身心发育差异带来的德育实施问题 | 第47页 |
(三) 学生身心发育差异带来的管理方法问题 | 第47-48页 |
(四) 一贯制带来的学生适应与竞争意识问题 | 第48页 |
二、学校学生管理的改革实践 | 第48-67页 |
(一) 一体化德育一以贯之育人 | 第48-61页 |
(二) 一体化的班主任队伍管理 | 第61-65页 |
(三) 一体化的学生团队活动 | 第65-67页 |
三、学校学生管理改革的思考 | 第67-70页 |
(一) 立足根本,搞好中小学德育衔接 | 第67-68页 |
(二)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树立良好校风、班风、学风 | 第68页 |
(三) 大胆改革管理机制,强化学校激励作用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 第70-86页 |
一、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70-71页 |
(一) 课程与教材的问题 | 第70页 |
(二) 教师的问题 | 第70-71页 |
(三) 教学管理的问题 | 第71页 |
二、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改革实践 | 第71-82页 |
(一) 教学管理全程衔接,提高工作效率 | 第71-74页 |
(二) 课程全程衔接,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 第74-81页 |
(三) 教法、学法全程衔接,走特色之路 | 第81-82页 |
三、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 第82-86页 |
(一) 有效教学衔接的要点 | 第82-83页 |
(二) 有效课程衔接的原则 | 第83-86页 |
结语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后记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