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基于PLC技术的燃煤电厂除灰监控系统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技术背景第7页
   ·项目背景第7-9页
     ·目的和基本思路第8页
     ·技术关键点和创新第8页
     ·项目应用前景第8-9页
   ·工作任务和目标第9页
   ·论文内容简介第9-10页
第二章 燃煤电厂监控系统第10-25页
   ·燃煤电厂 SIS 系统第10-11页
     ·SIS 系统的概念第10页
     ·SIS 系统的应用意义第10-11页
     ·SlS 系统的应用功能第11页
     ·SlS 系统的构成第11页
   ·SIS 系统网络设计第11-14页
     ·SlS 系统设计原则第11-13页
     ·SlS 系统主要设计技术第13-14页
   ·SlS 系统解决方案第14-17页
     ·基于 PI 实时/历史数据库的 SIS 系统第14-15页
     ·基于 InSQL 实时/历史数据库的 SIS 系统第15-16页
     ·基于 Uniformance PHD实时数据库的 SIS 系统第16-17页
   ·燃煤电厂辅控系统第17-20页
     ·辅控系统的应用意义第17页
     ·辅控系统的特点第17-18页
     ·基于 PLC 的辅控系统的构成第18页
     ·基于 PLC 的辅控系统的现状第18-19页
     ·辅控系统的发展趋势第19-20页
   ·FCS 技术第20-22页
     ·FCS 技术概念第20页
     ·FCS 的技术特点第20页
     ·FCS 技术标准第20-21页
     ·基于FCS技术的辅控系统的优点第21-22页
   ·工业 Ethernet 网络技术第22-25页
     ·工业 Ethernet 网络的概念第22页
     ·工业 Ethernet 网络的特点第22-23页
     ·工业 Ethernet 协议第23-24页
     ·工业 Ethernet 技术改变监控系统结构第24-25页
第三章 PLC 技术及其控制网络第25-38页
   ·PLC 技术第25-28页
     ·PLC 的定义第25页
     ·PLC 的基本结构第25-26页
     ·PLC 的应用功能第26-27页
     ·PLC 的通信方式第27-28页
   ·PLC 控制网络第28-38页
     ·PLC 控制网络特点第28页
     ·PLC 控制网络拓扑结构第28-29页
     ·控制网络结构体系第29-35页
     ·PLC 控制网络传输介质第35页
     ·网络访问控制方式第35-36页
     ·PLC 控制网络互联技术第36页
     ·网络互联设备第36-38页
第四章 燃煤电厂除灰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第38-66页
   ·系统概述第38页
   ·系统设计思路第38-39页
     ·系统设计原则第38页
     ·系统技术性能第38-39页
     ·系统技术背景第39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39-42页
     ·系统配置现状第39-40页
     ·系统功能目标第40-41页
     ·监控层需求分析第41页
     ·控制层需求分析第41-42页
     ·现场层需求分析第42页
   ·网络结构分析第42-49页
     ·Quantum PLC 网络典型结构第42-44页
     ·Modbus Plus 网络结构第44-45页
     ·Modbus Plus 网络组件第45-46页
     ·Modbus TCP/IP 网络结构第46-47页
     ·Modbus TCP/IP 网络组件第47-49页
   ·网络互联分析第49-56页
     ·Modbus Plus 网络互联第49-51页
     ·Modbus TCP/IP 网络互联第51-53页
     ·X-Way 网络互联第53-56页
   ·监控系统组网方案第56-64页
     ·监控层组网方案第56-57页
     ·控制层组网方案第57-62页
     ·现场层组网方案第62页
     ·系统拓扑结构第62页
     ·系统寻址方案第62-64页
   ·上位监控软件第64-66页
     ·上位监控软件的技术要求第64页
     ·常用的上位组态软件第64-65页
     ·上位组态软件选择第65-66页
第五章 基于 VB 的输灰监控系统的开发第66-95页
   ·输灰监控系统工艺要求第66-69页
     ·系统概况第66-67页
     ·系统技术要求第67页
     ·系统控制点第67-68页
     ·系统设计思路第68-69页
   ·串口通信技术第69-71页
     ·串行通信基本概念第69页
     ·RS-232 串行通信第69-70页
     ·RS-485 串行通信第70-71页
   ·Modbus 协议第71-73页
     ·传输方式第71页
     ·消息祯格式第71-72页
     ·错误检测方法第72-73页
   ·VB 的语言特点第73-82页
     ·VB 的基本控件第73-76页
     ·VB 的串口通信控件第76-77页
     ·API 函数设置第77-82页
   ·串口通信的实现第82-89页
     ·串口连接第82-84页
     ·PLC 的串口设置第84页
     ·上位机的串口设置第84-86页
     ·串口操作命令第86页
     ·串口测试第86-89页
   ·输灰监控系统设计第89-95页
     ·窗体设计第89-93页
     ·功能设计第93页
     ·系统分解调试第93页
     ·系统应用效果第93-95页
第六章 总结第95-96页
附录第96-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刷电机的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研制
下一篇:社会动员与地方NPO的品牌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