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假广告罪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虚假广告罪概述 | 第10-14页 |
| ·虚假广告概述 | 第10-11页 |
| ·我国关于虚假广告罪的立法沿革 | 第11-12页 |
| ·国外对虚假广告行为的刑法规制 | 第12-14页 |
| 2 虚假广告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 第14-19页 |
| ·虚假广告罪的客体 | 第14-16页 |
| ·虚假广告罪的客观方面 | 第16-17页 |
| ·虚假广告罪的主体 | 第17页 |
| ·虚假广告罪的主观方面 | 第17-19页 |
| 3 虚假广告罪的认定 | 第19-30页 |
| ·对虚假广告的界定 | 第19-21页 |
| ·欺骗性虚假广告 | 第19-20页 |
| ·误导性虚假广告 | 第20页 |
| ·与违法广告的区别 | 第20-21页 |
| ·虚假广告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21-25页 |
| ·虚假广告罪与相关犯罪的界定 | 第25-30页 |
| ·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 第25-26页 |
| ·虚假广告罪与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界限 | 第26-27页 |
| ·虚假广告罪与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界限 | 第27-28页 |
| ·虚假广告罪与伪造证明犯罪的界限 | 第28-30页 |
| 4 虚假广告罪在司法实践认定中遇到的困境 | 第30-33页 |
| ·对犯罪主体范围界定的不足 | 第30-31页 |
| ·犯罪客观认定标准界定的缺陷 | 第31-33页 |
| 5 完善虚假广告罪的一些思考 | 第33-36页 |
| ·重新界定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 | 第33-34页 |
| ·“情节严重”的标准应明确具体化 | 第34-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