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根系行为机制 | 第11-12页 |
·植被恢复的环境效应 | 第12-16页 |
·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 | 第12-13页 |
·植被恢复的侵蚀环境效应 | 第13-14页 |
·植被恢复的水文效应 | 第14-15页 |
·根系在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退耕地的植被恢复重建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8-23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8-19页 |
·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 | 第19-20页 |
·植被调查 | 第20-21页 |
·根系调查 | 第21-22页 |
·土壤团聚体、有机质等特征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退耕生态系统根系动态特征 | 第23-33页 |
·草地植被及根系调查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23-25页 |
·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根系垂直分布特征 | 第25-29页 |
·退耕草地植被根系分布参数的确定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退耕生态系统的土壤环境效应 | 第33-41页 |
·退耕草地植被覆盖特征 | 第33-35页 |
·植被地表覆盖特征测量方法 | 第33-34页 |
·退耕草地植被地表覆盖特征 | 第34-35页 |
·草地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团聚体垂直分布特征 | 第35-38页 |
·退耕草地土壤有机质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38页 |
·天然草地土壤容重的垂直变化特征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土地退化/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动态变化 | 第41-47页 |
·土壤团聚体含量动态变化 | 第41-42页 |
·不同开垦年限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 | 第41-42页 |
·不同开垦和退耕年限下>0.25mm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 | 第42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动态变化 | 第42-43页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团聚体响应关系 | 第43-44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 | 第44-45页 |
·草地植被根系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 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