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国际市场 | 第11-12页 |
·国内市场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4页 |
·基本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主要创新 | 第17页 |
·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19-29页 |
·国外的研究 | 第19-26页 |
·典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研究 | 第19-24页 |
·其他产品的研究 | 第24-26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26-27页 |
·台湾地区的研究 | 第26-27页 |
·大陆的研究 | 第27页 |
·对研究文献的评价 | 第27-29页 |
第3章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与功能 | 第29-60页 |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 | 第29-36页 |
·产品构成特性 | 第29-31页 |
·产品收益形式设计特点 | 第31-36页 |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 第36-54页 |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在欧美市场的发展 | 第36-38页 |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发展 | 第38-41页 |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在中国的发展 | 第41-54页 |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与功能 | 第54-60页 |
·种类 | 第54-55页 |
·功能 | 第55-60页 |
第4章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 | 第60-73页 |
·金融资产定价原理 | 第60-64页 |
·资本资产定价原理 | 第60-61页 |
·无套利定价原理 | 第61-63页 |
·无套利分析方法和收益/风险分析方法的区别 | 第63-64页 |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分类与定价技术 | 第64-73页 |
·估值原理 | 第64-65页 |
·影响定价的特别因素 | 第65页 |
·发行定价和二级市场定价 | 第65-67页 |
·定价模型与技术 | 第67-73页 |
第5章 外币理财产品个案——区间触发型外币结构性存款定价研究 | 第73-103页 |
·中信银行产品特点分析 | 第73-76页 |
·产品基本情况 | 第73-74页 |
·产品特点 | 第74-76页 |
·建立黄金价格走势预测模型 | 第76-91页 |
·黄金价格序列特征及平稳性检验 | 第76-77页 |
·收益率序列特征检验 | 第77-83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83-89页 |
·模型的选择与确定 | 第89-91页 |
·产品中期权合约的定价 | 第91-95页 |
·蒙特卡洛模拟 | 第91页 |
·价格(收益率)模拟过程及初始值设定 | 第91-93页 |
·随机数问题 | 第93-95页 |
·计算期权价值 | 第95页 |
·外币理财产品价值 | 第95-96页 |
·外币理财产品所包含债券价值的计算 | 第95-96页 |
·外币理财产品总价值 | 第96页 |
·外币理财产品收益风险分布特点及和黄金收益/风险分布的比较 | 第96-97页 |
·中国银行产品特点分析 | 第97-98页 |
·产品基本情况 | 第97-98页 |
·产品特点 | 第98页 |
·期权价格的计算 | 第98-99页 |
·产品总价值 | 第99页 |
·外币理财产品收益风险分布特点及和黄金收益风险分布的比较 | 第99-101页 |
·结论与比较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1页 |
·比较 | 第101-103页 |
第6章 我国市场上的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定价绩效实证研究 | 第103-130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03-105页 |
·目标陈述 | 第103页 |
·方法 | 第103-105页 |
·数据选择 | 第105-109页 |
·变量识别、定义和计算 | 第109-115页 |
·识别 | 第109页 |
·定义 | 第109页 |
·计算 | 第109-115页 |
·模型与结果 | 第115-128页 |
·外币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和基准收益比较模型 | 第115-120页 |
·超额收益和产品期限之间的关系模型 | 第120-122页 |
·信用利差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分析 | 第122-128页 |
·结论 | 第128-130页 |
·实证研究结果总结 | 第128页 |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128-130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0-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