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络 | 第10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发展历史 | 第10-12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 第12-14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各层研究重点 | 第14-17页 |
| ·物理层 | 第14页 |
| ·数据链路层 | 第14-15页 |
| ·网络层 | 第15-16页 |
| ·传输层 | 第16页 |
| ·应用层 | 第16-17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应用领域 | 第17-18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的安全问题 | 第18-21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 ·本文的组织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 第23-39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面临的问题 | 第23-24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 | 第24-34页 |
| ·主动式路由协议 | 第26-29页 |
| ·被动式路由协议 | 第29-32页 |
| ·混合路由协议 | 第32-34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络安全路由协议 | 第34-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AODV 路由协议分析 | 第39-51页 |
| ·AODV 路由协议控制消息 | 第39-43页 |
| ·RREQ 控制消息格式 | 第39-40页 |
| ·RREP 控制消息格式 | 第40-41页 |
| ·RERR 控制消息格式 | 第41-42页 |
| ·RREP-ACK 控制消息格式 | 第42-43页 |
| ·AODV 路由协议的操作 | 第43-49页 |
| ·路由发现 | 第43-47页 |
| ·路由维持 | 第47-48页 |
| ·路由修复 | 第48页 |
| ·路由拆除 | 第48-49页 |
| ·AODV 路由协议的优化 | 第49-50页 |
| ·AODV 路由协议的优点 | 第49页 |
| ·AODV 路由协议的缺点 | 第49页 |
| ·AODV 路由协议的优化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基于主观逻辑的安全可信路由设计 | 第51-69页 |
| ·主观逻辑的概念 | 第51-53页 |
| ·可信度表示 | 第51页 |
| ·可信度的计算 | 第51-52页 |
| ·可信度的组合 | 第52-53页 |
| ·对主观逻辑的改进 | 第53页 |
| ·负面事件效应与事件总数对u 的影响 | 第53页 |
| ·时间效应对主观逻辑的影响 | 第53页 |
| ·安全可信路由协议的模型框架(STRP_AODV) | 第53-55页 |
| ·安全可信路由协议的实现 | 第55-68页 |
| ·STRP_AODV 的节点路由表结构 | 第55-57页 |
| ·可信度推荐协议 | 第57-58页 |
| ·可信度的判断规则 | 第58页 |
| ·安全可信路由发现 | 第58-61页 |
| ·安全可信路由协议算法 | 第61-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STRP_AODV 协议的分析与仿真 | 第69-85页 |
| ·STRP_AODV 协议的分析 | 第69页 |
| ·NS2 与网络仿真 | 第69-74页 |
| ·NS2 简介 | 第69-70页 |
| ·NS2 的原理 | 第70页 |
| ·NS2 的无线模型 | 第70-71页 |
| ·移动节点的运动模型 | 第71-72页 |
| ·文件格式 | 第72-74页 |
| ·仿真的实现 | 第74-84页 |
| ·仿真环境搭建 | 第74页 |
| ·协议的修改 | 第74-75页 |
| ·仿真的评价内容 | 第75页 |
| ·仿真程序 | 第75-7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6-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95页 |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
| 获奖 | 第94页 |
| 发表论文 | 第94页 |
| 项目经历 | 第94-95页 |
| 附录 1 | 第95-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