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机器辅助技术论文

参数曲线造型中保形理论与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3页
   ·CAGD中曲线曲面造型方法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1-18页
     ·曲线曲面造型的简要回顾第12页
     ·一些新的曲线曲面造型技术第12-17页
     ·曲线曲面造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7-18页
   ·带有形状控制参数的样条曲线第18-31页
     ·张力样条或带有形状控制参数的指数(双曲)样条第18-19页
     ·v-样条第19-20页
     ·以每段曲线的次数作为形状参数第20页
     ·加入新节点并以加入的新节点为形状参数第20-21页
     ·在基函数中加入形状控制参数第21-25页
     ·在控制顶点中加入形状控制参数第25-28页
     ·含有形状控制参数的有理样条曲线第28-29页
     ·奇异混合形式的含有形状控制参数的曲线第29-30页
     ·其它形状参数的取法第30-31页
   ·保形及保形插值的理论与方法第31-40页
     ·曲线(曲面)相对于其控制多边形(控制网格)的保形第31-32页
     ·保形逼近第32-35页
     ·保形插值第35-4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0-43页
第二章 均匀α-B样条曲线的保单调插值第43-63页
   ·引言第43页
   ·单调点列和单调曲线的定义第43-46页
   ·均匀α-B样条插值曲线的构造——保单调第46-51页
   ·均匀α-B样条曲线保单调插值的充要条件第51-58页
   ·分段取不同形状参数的α-B样条曲线的保单调插值第58-60页
   ·数值例子第60-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三章 均匀α-B样条曲线的保凸插值第63-91页
   ·引言第63-64页
   ·凸点列和凸曲线的定义第64-65页
   ·均匀α-B样条插值曲线的构造——保凸第65-67页
   ·相应于一个凸点列的α-B样条曲线的保凸插值第67-82页
     ·在节点区间[u_j,u_(j+1)]上曲线Q_j(u,α)的凸性第67-77页
     ·整条α-B样条插值曲线Q(u,α)(u_1≤u≤u_n)的凸性第77-79页
       ·整条α-B样条曲线取统一形状参数的保凸插值第77-79页
       ·分段取不同形状参数的α-B样条曲线的保凸插值第79页
     ·点列为整段凸的例子第79-82页
   ·相应于分段凸点列的α-B样条曲线的保凸插值第82-85页
     ·将点列{P_i}_(i=1)~n分成若干个凸的子点列第82-83页
     ·α-B样条曲线的分段保凸插值第83-85页
   ·数值例子第85-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非均匀α-B样条曲线的保形插值第91-123页
   ·引言第91页
   ·非均匀α-B样条插值曲线的构造第91-95页
   ·非均匀α-B样条插值曲线的连续阶控制第95-102页
     ·在插值点形成尖点第95-96页
     ·在插值点连续阶为C~1第96-97页
     ·在两个相邻插值点之间夹一条直线段第97-100页
     ·非均匀α-B样条插值曲线的造型实例第100-102页
   ·非均匀α-B样条曲线的保单调插值第102-113页
     ·非均匀α-B样条曲线保单调插值的充要条件第103-110页
     ·分段取不同形状参数的非均匀a-B样条曲线的保单调插值第110页
     ·数值例子第110-113页
   ·非均匀α-B样条曲线的保凸插值第113-121页
     ·非均匀α-B样条曲线保凸插值的条件第113-121页
   ·小结第121-123页
第五章 均匀α-三角多项式样条曲线的保凸插值第123-145页
   ·引言第123-124页
   ·均匀α-三角多项式样条插值曲线的构造第124-126页
   ·相应于一个凸点列的α-三角多项式样条曲线的保凸插值第126-140页
     ·在节点区间[u_j,u_(j+1)]上曲线T_j(u,α)的凸性第126-135页
     ·整条α-三角多项式样条曲线T(u,α)(u_1≤u≤u_n)的凸性第135-137页
       ·整条α-三角多项式样条曲线取统一形状参数的保凸插值第135-136页
       ·分段取不同形状参数的情形第136-137页
     ·点列为整段凸的例子第137-140页
   ·相应于分段凸点列的α-三角多项式样条曲线的保凸插值第140-141页
   ·数值例子第141-143页
   ·小结第143-14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5-149页
   ·全文总结第145-146页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第146-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7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情况第175-176页
致谢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基于移动Ad Hoc技术的车载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