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7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23-24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综述 | 第28-43页 |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 第28-31页 |
·企业资源及能力理论 | 第31-34页 |
·企业集团相关理论 | 第34-39页 |
·企业集团概念、边界和类型 | 第34-36页 |
·企业集团基础理论 | 第36-39页 |
·系统理论 | 第39-41页 |
·组织行为理论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机理及国内外现状 | 第43-77页 |
·资源共享的界定 | 第43-47页 |
·共享的含义 | 第43-44页 |
·共享和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44-46页 |
·本文对资源共享的定义及其特点 | 第46-47页 |
·企业资源共享的内容 | 第47-60页 |
·企业资源及其构成分析 | 第47-51页 |
·一般资源的共享 | 第51-55页 |
·核心资源的共享 | 第55-60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内涵及构成 | 第60-65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内涵 | 第60-61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构成 | 第61-65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一般原则 | 第65-66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实施过程 | 第66-70页 |
·国内外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现状 | 第70-76页 |
·国外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状况 | 第70-71页 |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1-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动力与阻力分析 | 第77-86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动力分析 | 第77-80页 |
·资源共享创造竞争优势 | 第77页 |
·资源共享能够提高组织稳定性 | 第77-78页 |
·资源共享能够产生聚变效应 | 第78页 |
·共有产权存在的客观要求 | 第78页 |
·核心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价值链整体水平 | 第78-79页 |
·资源共享是企业集团重要的核心能力 | 第79-80页 |
·外部市场不完善的驱动 | 第80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阻力分析 | 第80-85页 |
·外部阻力 | 第80-83页 |
·内部阻力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机制分析 | 第86-108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机制的内涵及构建原则 | 第86-87页 |
·资源共享机制的内涵 | 第86页 |
·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原则 | 第86-87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 第87-96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机制中组织构建 | 第88-94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控制与协调 | 第94-96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文化倡导与激励机制 | 第96-100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文化倡导 | 第96-98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激励 | 第98-100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市场适应机制 | 第100-103页 |
·适应产品市场的资源共享 | 第100-101页 |
·适应资本市场的资源共享 | 第101-102页 |
·适应技术市场的资源共享 | 第102页 |
·适应人才市场的资源共享 | 第102-103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 第103-107页 |
·支持资源共享的企业信息系统构建 | 第103-105页 |
·建立资源库 | 第105-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模式选择 | 第108-119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 第108-110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基本模式 | 第110-117页 |
·集中型共享模式 | 第110-114页 |
·网络型共享模式 | 第114-116页 |
·混合型共享模式 | 第116-117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模式选择框架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7章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能力及成员企业共享贡献评价 | 第119-134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能力评价的必要性 | 第119-120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能力评价 | 第120-13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120-12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121-125页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能力评价 | 第125-130页 |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共享贡献评价 | 第130-133页 |
·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层次结构 | 第130-131页 |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共享贡献评价 | 第131-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8章 推进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对策与建议 | 第134-146页 |
·促进我国企业集团建立有特色的资源共享系统 | 第134-135页 |
·完善总部共享职能培育,强化资源共享的价值创造 | 第135-137页 |
·注重公共资源培育 | 第135-137页 |
·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 | 第137页 |
·循序渐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建立支持共享的组织模式 | 第137-139页 |
·规范内部市场运行,建立资源共享的桥梁纽带 | 第139-140页 |
·大力倡导组织学习,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 第140-141页 |
·建设面向共享的企业文化,创造有利于共享的文化环境 | 第141-143页 |
·加强企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结论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160页 |
个人简历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