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革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15页
  一、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二、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5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一、研究思路第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新股定价效率及其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第16-20页
 第一节 新股定价效率的衡量标准第16-18页
  一、IPO 抑价率衡量标准第16-17页
  二、信息反应程度衡量标准第17-18页
 第二节 新股定价效率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第18-19页
 第三节 新股发行制度与定价效率的关系第19-20页
第三章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革及对新股定价机制的影响第20-35页
 第一节 新股发行制度的变革分析第20-24页
  一、审批制阶段(1993 年至 1998 年)第20-21页
   (一) “控制总量,划分额度”阶段第20-21页
   (二) “总量控制,限报家数”阶段第21页
  二、审批制向核准制过渡阶段(1999 年至 2001 年)第21-22页
  三、核准制阶段(2001 年至今)第22-24页
   (一) 通道制阶段第22页
   (二) 保荐制阶段第22-24页
 第二节 新股发行制度变革对新股定价机制的影响分析第24-35页
  一、 审批制阶段的定价机制第25-28页
   (一) 固定价格定价(1993 年至 1996 年)第26-27页
   (二) 相对固定市盈率定价(1997 年至 1999 年)第27-28页
  二、核准制阶段的定价机制第28-35页
   (一) 累计投标定价阶段(1999 年至 2001 年)第28-30页
   (二) 控制市盈率定价阶段(2001 年至 2004 年)第30-31页
   (三) 询价制阶段(2005 年至今)第31-35页
第四章 新股定价效率的趋势分析第35-41页
 第一节 IPO 抑价率标准下的定价效率趋势分析第35-37页
 第二节 信息反映程度标准的定价效率趋势分析第37-41页
  一、研究方法及变量选择第37-38页
  二、样本数据来源第38-39页
  三、实证分析及结论第39-41页
第五章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及提高我国新股定价效率的对策建议第41-47页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1-44页
  一、我国 IPO 抑价率总体水平下降第41页
  二、新股发行价格对信息的反应程度有待提高第41-42页
  三、发行市场“三高”现象凸显第42页
  四、新股发行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仍然存在第42-43页
  五、发行市场中投资者问题重重第43-44页
 第二节 提高我国新股定价效率的对策建议第44-47页
  一、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第44页
   (一) 加强对保荐机构的管理第44页
   (二) 加强对财务顾问的管理第44页
  二、加强对询价对象的管理第44-45页
  三、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自律管理第45页
  四、提高中小投资者的综合水平第45-46页
  五、谨慎落实 IPO 存量发行政策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额信贷发展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社会企业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