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汽车排放污染控制历程 | 第8-9页 |
·催化转化器的研究概况 | 第9-15页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效率监控方法 | 第17-31页 |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组成及分类 | 第17-19页 |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性能参数 | 第21-22页 |
·三元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老化 | 第24-27页 |
·热失活 | 第24页 |
·化学失活 | 第24-25页 |
·积垢失活及机械失活 | 第25-27页 |
·车载诊断系统中催化转化器工作效率监控方法 | 第27-31页 |
·双氧传感器监控方法 | 第27-29页 |
·双碳氢传感器监控方法 | 第29页 |
·双温度传感器监控方法 | 第29-31页 |
第3章 催化反应动力学及催化转化器中的现象 | 第31-42页 |
·催化转化器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31-38页 |
·化学动力学 | 第31-34页 |
·多相催化动力学 | 第34-38页 |
·三元催化转化器中的现象分析 | 第38-42页 |
·催化转化器中的现象概述 | 第38页 |
·传递现象 | 第38-39页 |
·气流分布 | 第39-40页 |
·化学反应及其动力学 | 第40页 |
·储放氧 | 第40-42页 |
第4章 三元催化转化器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 | 第42-55页 |
·单孔道内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50页 |
·一维气相质量守恒 | 第43-47页 |
·一维气相能量守恒 | 第47-48页 |
·一维固相质量守恒 | 第48-49页 |
·一维固相能量守恒 | 第49-50页 |
·整个载体内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0-53页 |
·气相和固相的质量守恒 | 第51页 |
·气相能量守恒 | 第51-52页 |
·固相能量守恒 | 第52-53页 |
·绝热层的能量守恒 | 第53页 |
·催化转化器催化反应的化学反应模型 | 第53-55页 |
第5章 催化转化器工作效率温度监控模型的建立 | 第55-67页 |
·单孔道内气体转化效率与出入口气体温差的关系的确定 | 第55-59页 |
·孔道内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无量纲化 | 第55-57页 |
·孔道内气体转化效率与孔道出入口气体温差的关系的确定 | 第57-59页 |
·催化转化器工作效率温度监控模型的建立 | 第59-67页 |
·载体内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无量纲化 | 第59-61页 |
·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温度监控模型的建立 | 第61-67页 |
第6章 试验验证 | 第67-74页 |
·试验目的 | 第67页 |
·试验内容 | 第67-68页 |
·试验数据处理及模型计算结果 | 第68-73页 |
·发动机排放浓度的速度特性分析 | 第68-69页 |
·发动机转速对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的温度监控模型的验证 | 第70-73页 |
·监控模型的运用 | 第73-7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页 |
·本论文不足与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