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语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 第12-18页 |
1.研究方法 | 第12页 |
2.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3.纳入标准 | 第13-14页 |
4.排除标准 | 第14页 |
5.脱落标准 | 第14页 |
6.研究设计 | 第14-17页 |
7.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第18-38页 |
1.一般资料 | 第18-19页 |
2.一般基线分析 | 第19-21页 |
2.1 两组高血压受试者年龄分布情况 | 第19页 |
2.2 两组高血压受试者性别分布情况分析 | 第19页 |
2.3 两组高血压受试者入组时血压数值分析 | 第19-20页 |
2.4 两组高血压受试者入组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 | 第20页 |
2.5 两组高血压受试者入组时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中医次要症候积分分布情况 | 第20-21页 |
2.6 两组高血压受试者入组时肾功能情况分析 | 第21页 |
3.入组原发性高血压受试者基本情况分析 | 第21-23页 |
3.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情况 | 第21页 |
3.2 原发性高血压受试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程关系 | 第21-22页 |
3.3 原发性高血压受试者中医辨证分型与BMI指数关系 | 第22页 |
3.4 原发性高血压受试者中医体质分布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 | 第22-23页 |
4.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 第23-38页 |
4.1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压数值变化情况比较 | 第23-24页 |
4.2 各疗程两组受试者血压数值变化情况比较 | 第24-26页 |
4.3 两组降压疗效评价 | 第26-27页 |
4.4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降压效果观察 | 第27-30页 |
4.5 两组受试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第30-34页 |
4.6 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情况分析 | 第34-35页 |
4.7 各证型不同季节间血压下降情况分析 | 第35-38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8-52页 |
1.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模式 | 第38-40页 |
1.1 传统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 第39页 |
1.2 新型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 第39-40页 |
2.原发性高血压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40-43页 |
2.1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 | 第40-41页 |
2.2 原发性高血压现代医学防治进展 | 第41-43页 |
3.传统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理论基础 | 第43-46页 |
3.1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认识 | 第43-45页 |
3.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辨证分型 | 第45-46页 |
4.耳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 | 第46-52页 |
4.1 耳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医学基础 | 第46页 |
4.2 耳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 第46页 |
4.3 耳穴取穴依据及研究进展 | 第46-52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52页 |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60-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二 :CRF表 | 第66-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