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民事再审制度概述 | 第10-13页 |
第一节 民事再审制度功能 | 第10-11页 |
一、民事再审程序概念 | 第10页 |
二、民事再审程序功能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再审程序与相关诉讼程序的关系 | 第11-13页 |
一、再审程序与初审程序、上诉审程序的关系 | 第11-13页 |
二、再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关系 | 第13页 |
第二章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考察 | 第13-22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13-17页 |
一、我国古代民事再审制度 | 第13-14页 |
二、我国近代民事再审制度 | 第14-15页 |
三、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民事再审制度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现状考察 | 第17-22页 |
一、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的规定及缺陷 | 第17-19页 |
二、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的弊端 | 第19-20页 |
三、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国外民事再审制度比较研究 | 第22-27页 |
第一节 西方主要法治国家民事再审制度简述 | 第22-26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 | 第22-25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中外民事再审制度比较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审级制度对民事再审制度的影响 | 第27-42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审级制度对再审制度的影响 | 第27-33页 |
一、审级制度的的理念和功能 | 第27-28页 |
二、对我国现行审级制度的反思 | 第28-32页 |
三、我国现行审级制度对再审制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多元化审级制度的构建 | 第33-42页 |
一、构建多元化审级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33-34页 |
二、多元化审级制度的构建 | 第34-42页 |
第五章 多元化审级制度架构下的民事再审制度改革 | 第42-52页 |
第一节 多元化审级制度架构下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一、多元化审级制度确立后民事再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二、多元化审级制度架构下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43页 |
第二节 民事再审理念的改革 | 第43-47页 |
一、转变过分追求实体公正的理念,树立既判力理念 | 第43-44页 |
二、转变机械追求客观真实的理念,树立法律真实理念 | 第44-45页 |
三、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理念,树立程序正义理念 | 第45-46页 |
四、转变职权主义理念,树立当事人主义理念 | 第46页 |
五、转变司法积极主动理念,树立司法中立被动理念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改革民事再审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47-52页 |
一、调整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价值目标 | 第47页 |
二、取消法院依职权提起民事再审程序 | 第47-48页 |
三、限制检察机关抗诉提起民事再审程序 | 第48-49页 |
四、构建再审之诉制度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