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零形回指的多视角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指代问题研究 | 第10-11页 |
·回指式的研究 | 第11-13页 |
·零形回指概念定位及分类 | 第13-15页 |
·零形回指及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5-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2 零形回指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形式派与功能派研究者对零形回指的研究 | 第19页 |
·不同学科对零形回指的研究 | 第19-21页 |
·句法、语义层面 | 第19-20页 |
·语用的角度 | 第20页 |
·认知的角度 | 第20-21页 |
·篇章中零形回指的研究 | 第21-26页 |
·国外零形回指的研究 | 第22-24页 |
·国内零形回指的研究 | 第24-26页 |
·前人研究的不足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3 零形回指的使用与分析 | 第28-42页 |
·序言 | 第28页 |
·零行回指的句法位置 | 第28-35页 |
·结构层次 | 第35-40页 |
·层次性与O-T/S位置关系的零形回指 | 第35-38页 |
·层次性与S-O位置关系的零形回指 | 第38页 |
·层次性与长距离零形回指 | 第38-40页 |
·零形回指的语用分析 | 第40-42页 |
·经济、省力效应 | 第40-41页 |
·语言明晰的作用 | 第41页 |
·增强语篇的连贯性 | 第41-42页 |
4 零形回指的确认、释义与认知推理 | 第42-54页 |
·序言 | 第42页 |
·认知推理与篇章理解 | 第42-44页 |
·可及性理论及零回指的高可及性 | 第44-46页 |
·零回指确认的过程 | 第46-50页 |
·影响零形回指的因素 | 第50-54页 |
·篇章因素 | 第51页 |
·语义因素 | 第51-52页 |
·语用因素 | 第52页 |
·语体风格因素 | 第52页 |
·主题显著 | 第52-54页 |
5 零形回指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54-60页 |
·跨语言交际时零形回指的应用 | 第54-56页 |
·对外汉语中零形回指的习得过程 | 第56-58页 |
·尝试一期 | 第56页 |
·尝试二期 | 第56-58页 |
·成熟期 | 第58页 |
·余论 | 第58-60页 |
结束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