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脱氮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符号说明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8页
 1.1 生物脱氮第11-17页
  1.1.1 生物脱氮机理第11-14页
   1.1.1.1 氨化反应第11页
   1.1.1.2 硝化反应第11页
   1.1.1.3 反硝化反应第11-12页
   1.1.1.4 短程硝化反硝化第12页
   1.1.1.5 同时硝化反硝化第12-14页
  1.1.2 生物脱氮工艺第14-17页
   1.1.2.1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第14-16页
   1.1.2.2 生物脱氮工艺的新进展第16-17页
 1.2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第17-20页
  1.2.1 原理第17页
  1.2.2 反应器的特点第17-18页
  1.2.3 填料的特点第18-19页
  1.2.4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内的挂膜第19页
   1.2.4.1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第19页
   1.2.4.2 影响生物膜生长的因素第19页
  1.2.5 移动床作为复合生物反应器的优越性第19-20页
 1.3 移动床内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第20-23页
  1.3.1 移动床内同时硝化反硝化机理第20-21页
  1.3.2 移动床内SND作用的影响参数第21-22页
  1.3.3 研究进展第22-23页
 1.4 低温时的生物脱氮第23-26页
  1.4.1 低温脱氮原理第23-24页
  1.4.2 低温生物脱氮研究进展第24-25页
  1.4.3 低温脱氮时反应器中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第25-26页
 1.5 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两种载体处理性能的比较研究第28-41页
 2.1 试验材料第28-31页
  2.1.1 试验用水第28-29页
  2.1.2 试验用填料第29页
  2.1.3 试验装置第29页
  2.1.4 接种污泥第29-30页
  2.1.5 分析检测项目与方法第30页
  2.1.6 生物膜的培养第30-31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1-39页
  2.2.1 两种填料处理性能的比较第31-33页
   2.2.1.1 两种填料对COD去除率的比较第31页
   2.2.1.2 两种填料对氨氮去除效果的比较第31-33页
  2.2.2 水力停留时间与出水水质的关系第33-34页
  2.2.3 C/N比对体系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2.2.4 溶解氧DO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第35-37页
   2.2.4.1 DO与COD关系第35-36页
   2.2.4.2 基质附着微生物与曝气量的关系第36-37页
  2.2.5 基质附着微生物增长动力学第37-39页
 2.3 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反应器内污泥活性的研究第41-48页
 3.1 试验部分第41-43页
  3.1.1 试验材料第41-42页
   3.1.1.1 试验仪器第41-42页
   3.1.1.2 试验配水第42页
   3.1.1.3 试验用污泥第42页
  3.1.2 测量方法第42页
   3.1.2.1 硝化活性的测定第42页
   3.1.2.2 反硝化活性的测定第42页
  3.1.3 分析检测方法第42-4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3.2.1 两相污泥对COD和NH_4~+-N的去除情况第43-45页
  3.2.2 温度对硝化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3.2.3 污泥的反硝化活性第46-47页
 3.3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脱氮的中试研究第48-61页
 4.1 试验材料第48-50页
  4.1.1 试验设备第48-49页
  4.1.2 试验用水第49页
  4.1.3 试验用填料第49页
  4.1.4 分析检测项目与方法第49-5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0-59页
  4.2.1 试验的启动阶段第50-52页
  4.2.2 试验稳定运行阶段第52-54页
  4.2.3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第54-56页
   4.2.3.1 在进水流量恒定的情况下改变曝气量第54-55页
   4.2.3.2 总曝气量不变情况下改变进水量第55-56页
  4.2.4 低溶氧下生物流化床内亚硝化过程的研究第56-58页
  4.2.5 出水水质的可生化性分析第58页
  4.2.6 污泥微观结构形态第58-59页
 4.3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建立与完善
下一篇:森林景观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