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页 |
英文文摘 | 第2-6页 |
绪论 | 第6-14页 |
一、儿童钢琴教育(非专业)现状 | 第6-9页 |
二、本文选题的缘起 | 第9-11页 |
三、本文的意义与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第一章 钢琴教师职业素质的界定 | 第14-19页 |
一、儿童钢琴教师职业素质 | 第14-15页 |
二、现代儿童钢琴教师职业素质的特殊性 | 第15-16页 |
1.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 第15页 |
2.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 第15页 |
3.教学要求的多元性 | 第15-16页 |
4.教学过程的艺术性 | 第16页 |
5.教学方式的特殊性 | 第16页 |
三、儿童钢琴教师必须具备高素质 | 第16-19页 |
1.儿童钢琴教师的职责决定着儿童钢琴教师必须具备高素质 | 第16-17页 |
2.儿童钢琴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决定着儿童钢琴教师必须具备高素质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儿童钢琴教师职业素质构成 | 第19-42页 |
第一节 儿童钢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 第19-30页 |
一、儿童钢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的界定 | 第19页 |
二、儿童钢琴教师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的重要性 | 第19页 |
三、儿童钢琴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 第19-30页 |
1.钢琴弹奏技巧 | 第20-25页 |
2.相关音乐能力的运用 | 第25-29页 |
3.音乐理论知识、音乐鉴赏及作品分析能力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儿童钢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 第30-37页 |
一、儿童钢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界定 | 第30-31页 |
二、儿童钢琴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实践能力 | 第31-37页 |
1.熟识把握儿童心理特点,正确掌控教育时机的能力 | 第31页 |
2.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能力 | 第31-32页 |
3.教学反思能力及理论构建能力 | 第32-34页 |
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 第34-35页 |
5.借助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的再学习的能力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儿童钢琴教师职业的道德自省能力 | 第37-42页 |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界定 | 第37页 |
二、儿童钢琴教师职业道德自省能力的界定 | 第37-42页 |
第三章 儿童钢琴教师职业素质培养途径 | 第42-58页 |
第一节 加强师范音乐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培养专门教育师资 | 第42-49页 |
一、加强音乐师范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在高等师范院培养专门儿童钢琴教育师资的提法具有可行性 | 第43-44页 |
1.适应目前就业形势,提高音乐教师的就业率 | 第43-44页 |
2.教师得以学以致用,减少国家教育师资流失 | 第44页 |
3.有利于全社会儿童钢琴水平的稳固,健康发展 | 第44页 |
二、我国目前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专业儿童钢琴教师存在明显不足 | 第44-47页 |
三、紧扣专业主题,优化课程设置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借鉴先进教师考核认证制度,促进我国儿童钢琴教师专业化认证体制发展 | 第49-53页 |
一、实施钢琴教师资格评定的必要性 | 第49-50页 |
1.实施钢琴教师资格评定是顺应现代教育对于全体教师职业素质的高要求趋势的体现 | 第49-50页 |
2.实施钢琴教师资格评定是业余钢琴教育发展的趋势 | 第50页 |
3.实施钢琴教师资格评定是净化钢琴教师队伍的要求 | 第50页 |
二、借鉴国内外现有学校教师考核认证的方式及钢琴业余考级制度的方法,促进专业化认证的实施 | 第50-52页 |
1.中美现行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考核 | 第50-51页 |
2.我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 | 第51-52页 |
3.借鉴先进经验,催化钢琴教师专业化认证体系的诞生 | 第52页 |
三、实施钢琴教师资格评定的意义 | 第52-53页 |
1.实施钢琴教师资格评定给儿童钢琴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指以目标与方向 | 第52-53页 |
2.实施钢琴教师资格评定给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途径 | 第53页 |
3.实施钢琴教师资格评定为优化教师队伍提供有利武器 | 第53页 |
第三节 成立钢琴教师教学社团,统一及加强儿童钢琴教师的在职专业培训 | 第53-58页 |
一、目前儿童钢琴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情况 | 第53-54页 |
二、加强儿童钢琴教师专业培训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1.是教师适应业余钢琴教育发展的需要 | 第54-55页 |
2.有利于钢琴教师再学习与研究意识增强 | 第55页 |
三、儿童钢琴教师在职的专业培训的途径与内容 | 第55-58页 |
1.关于钢琴教师教学社团的设想 | 第55-56页 |
2.钢琴教师教学社团的组织 | 第56页 |
3.成立钢琴教师教学社团的意义 | 第56-58页 |
总结语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7-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