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 第12-19页 |
| 1 丝状藻常见种类及藻华形其态 | 第12页 |
| 2 丝状藻华形成条件及其危害 | 第12-14页 |
| ·形成条件 | 第12页 |
| ·产生危害 | 第12-14页 |
| 3 丝状藻藻华控制及其常用药物(效果) | 第14-16页 |
| ·铜(Cu2+)类除藻剂 | 第14-15页 |
| ·异噻唑啉酮类除藻剂 | 第15页 |
| ·对羟基苯甲酸类除藻剂 | 第15页 |
| ·四烷铵络合碘类除藻剂 | 第15页 |
| ·碘伏类除藻剂 | 第15-16页 |
| 4 除藻类药物的毒性和致毒机制 | 第16-18页 |
| ·破坏细胞壁或膜结构 | 第16页 |
| ·自由基伤害 | 第16-17页 |
| ·细胞内其他主要物质的变化 | 第17-18页 |
| 5 丝状藻藻华控制方法及对策 | 第18-19页 |
| ·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控制丝状藻藻华基本对策 | 第18页 |
| ·养殖水体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各种水体丝状藻藻华的种类及其危害 | 第19-30页 |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页 |
| ·试验用仪器 | 第19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藻华形态和种类鉴定 | 第19页 |
| 2 试验结果 | 第19-28页 |
| ·景观水体丝状藻藻华 | 第19-23页 |
| ·养殖水体丝状藻藻华 | 第23-28页 |
| 3 结论 | 第28页 |
| 附录:常见丝状藻藻华的种类检索表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叶绿素a 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52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 ·试验试剂 | 第31页 |
| ·试验藻类 | 第31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 ·藻类培养及药物浓度设定 | 第31页 |
|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页 |
|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测定 | 第32页 |
|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 3 试验结果 | 第32-49页 |
|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 | 第32-36页 |
|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40页 |
|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过氧化氢酶活性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4页 |
|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4-48页 |
|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半数有效浓度 | 第48-49页 |
| 4 讨论 | 第49-52页 |
| ·硫酸铜对黄丝藻毒性最强 | 第49页 |
| ·四种除藻剂引起黄丝藻藻华叶绿素a 含量变化明显 | 第49-50页 |
| ·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藻华抗氧化酶活性的呈现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现象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除藻剂“丝藻沙”控制丝状藻藻华的田间试验 | 第52-5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4页 |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 ·试验方法 | 第53-54页 |
| 2 试验结果 | 第54-56页 |
| ·江苏兴化河蟹养殖池塘兑水喷洒法控制丝状藻藻华 | 第54页 |
| ·安徽芜湖泼洒“泥药”控制河蟹养殖池塘丝状藻藻华 | 第54页 |
| ·福建霞浦泼洒“泥药”控制斑节对虾丝状藻藻华 | 第54-55页 |
| ·安徽当涂河蟹养殖池塘拌泥浆泼浇法控制水底丝状藻藻华 | 第55-56页 |
| 3 讨论 | 第56-57页 |
| ·“种草养蟹”池塘杀灭“青苔”首选“攀世丝藻沙”喷洒和泼浇 | 第56页 |
| ·缢蛏养殖池塘杀灭“青苔”选“攀世丝藻沙”喷洒和泼浇 | 第56页 |
| ·“攀世丝藻沙”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 第56-57页 |
| 全文缩略词 | 第57-58页 |
| 小结与展望 | 第58页 |
| 创新点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课题资助情况 | 第65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