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雷电流最大陡度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页 |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测量雷电流最大陡度的原理 | 第22-37页 |
| ·水平放置方式 | 第25-34页 |
| ·测量回路与微分方程 | 第25-30页 |
| ·测量回路的方程的解 | 第30-32页 |
| ·测量回路的方程的解的初步分析—近似测量的可能性 | 第32-34页 |
| ·垂直放置方式 | 第34-36页 |
| ·水平放置与垂直放置抹长差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磁卡及磁卡信号拾取装置 | 第37-53页 |
| ·磁带概述与磁卡用磁带的选择 | 第37-41页 |
| ·记录磁带及预处理 | 第41-44页 |
| ·预录信号的频率 | 第41页 |
| ·基准信号的产生 | 第41-42页 |
| ·基准信号录制 | 第42-44页 |
| ·磁卡结构及制备方法 | 第44-45页 |
| ·磁卡记录雷电流机理 | 第45-49页 |
| ·磁卡信号拾取装置 | 第49-51页 |
| ·磁卡封装设备及模拟自然环境测试磁卡性能变化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磁卡车数据处理的硬件与软件 | 第53-64页 |
| ·数据处理平台 | 第53-56页 |
| ·输入设备—声卡的选择 | 第53页 |
| ·输入信号的存放 | 第53-55页 |
| ·录音程序与波形分析开发工具 | 第55-56页 |
| ·波形分析软件开发 | 第56-58页 |
| ·雷电流参数处理程序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57-58页 |
| ·雷电流参数处理程序主程序流程图 | 第58页 |
| ·计算信号脉冲个数算法 | 第58-60页 |
| ·WAV文件浏览和手工端点的标定 | 第60-61页 |
| ·被消磁磁卡车长度与雷电流参数的间映射关系 | 第61-62页 |
| ·预录信号的磁卡长度与信号脉冲的个数关系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测量误差分析 | 第64-73页 |
| ·雷电流波头长度引起的测量误差分析 | 第65-66页 |
| ·录音卡座预录信号误差分析 | 第66-67页 |
| ·磁卡信号拾取装置误差分析 | 第67-73页 |
| ·粗大误差分析 | 第67-68页 |
| ·系统误差分析 | 第68-70页 |
| ·随机误差分析 | 第70-73页 |
| 第六章 试验验证 | 第73-89页 |
| ·磁卡记录雷电流参数的一致性 | 第73页 |
| ·磁卡放置于雷电通道旁的方式 | 第73-74页 |
| ·雷电流消磁长度与雷电流最大陡度的回归分析 | 第74-78页 |
| ·高压模拟雷电流试验 | 第78-81页 |
| ·模拟雷电流的产生 | 第78页 |
| ·模拟雷电流最大陡度的产生 | 第78-80页 |
| ·冲击大电流发生器的参数 | 第80-81页 |
| ·实验方案 | 第81-84页 |
| ·圆柱形雷电通道的模拟 | 第81-82页 |
| ·输电铁塔雷电通道的模拟 | 第82-84页 |
| ·高压实验数据结果 | 第84-89页 |
| 第七章 实际工程应用 | 第89-90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90-92页 |
| 第九章 展望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声明 | 第97-9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