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论 | 第10-2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1.1.2 国内监事会功能弱化的现实背景 | 第11页 |
1.1.3 强化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功能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论文行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1.2.1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3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 | 第13页 |
1.2.4 研究的路径 | 第13页 |
1.3 监事会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1.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3-15页 |
1.3.2 现代管家理论 | 第15页 |
1.3.3 资源依存理论 | 第15页 |
1.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5-17页 |
1.3.5 激励理论 | 第17-20页 |
1.4 国内外有关监事会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1.4.1 关于监事会的功能定位 | 第20-22页 |
1.4.2 关于监事会的运作机制 | 第22-24页 |
1.4.3 结论及问题的提出 | 第24-26页 |
第2章 监事会制度及其功能的国际比较研究 | 第26-35页 |
2.1 德国监事会机制及其功能评价 | 第26-28页 |
2.1.1 德国监事会机制现状 | 第26页 |
2.1.2 德国监事会机制的成因 | 第26-27页 |
2.1.3 德国监事会机制的评价 | 第27-28页 |
2.2 日本监事会机制及其功能评价 | 第28-30页 |
2.2.1 日本监事会机制现状 | 第28-29页 |
2.2.2 日本监事会机制成因 | 第29-30页 |
2.2.3 日本监事会机制评价 | 第30页 |
2.3 英美监督机制及其功能评价 | 第30-32页 |
2.3.1 英美监督机制现状 | 第30页 |
2.3.2 英美监督机制成因 | 第30-31页 |
2.3.3 英美监督机制的评价 | 第31-32页 |
2.4 监事会机制及其功能的国际比较 | 第32-35页 |
2.4.1 共性及差异 | 第32-33页 |
2.4.2 两种模式的趋同化趋势 | 第33-34页 |
2.4.3 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5页 |
第3章 我国股东本位下的监事会制度与功能 | 第35-45页 |
3.1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35-41页 |
3.1.1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形成 | 第35-36页 |
3.1.2 上市公司监事会现状及其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36-40页 |
3.1.3 我国监事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3.2 我国监事会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3.2.1 公司外部环境的原因 | 第41-43页 |
3.2.2 公司内部运行机制的原因 | 第43-45页 |
第4章 独立董事制度引进与监事会制度的取舍 | 第45-55页 |
4.1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 | 第45-46页 |
4.1.1 独立董事制度引进的原因 | 第45页 |
4.1.2 独立董事制度引进后的现状 | 第45-46页 |
4.2 引入独立董事后上市公司董事会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6-50页 |
4.2.1 独立董事数量与公司绩效 | 第47-48页 |
4.2.2 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 | 第48-49页 |
4.2.3 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分任与公司绩效 | 第49页 |
4.2.4 实证结论——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并未发挥预期的作用 | 第49-50页 |
4.3 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比较 | 第50-51页 |
4.3.1 独立董事的起源与功能 | 第50-51页 |
4.3.2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制度的优劣比较 | 第51页 |
4.4 符合我国现实的选择——监事会制度 | 第51-53页 |
4.4.1 基于路径依赖的考虑 | 第51-52页 |
4.4.2 基于公司外部环境的考虑 | 第52-53页 |
4.4.3 基于公司内部监督有效性的考虑 | 第53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53-55页 |
第5章 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的监事会制度 | 第55-65页 |
5.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 第55-56页 |
5.1.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内涵 | 第55-56页 |
5.1.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 | 第56页 |
5.2 树立利益相关者的公司价值观 | 第56-57页 |
5.3 监事会代表控股股东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实因素 | 第57-60页 |
5.3.1 基于委托代理所产生的问题 | 第57-58页 |
5.3.2 基于控股股东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查 | 第58-60页 |
5.4 共同治理模式的实现途径 | 第60-61页 |
5.4.1 中小股东的途径 | 第60页 |
5.4.2 职工的途径 | 第60页 |
5.4.3 债权人的途径 | 第60页 |
5.4.4 其它利益相关者的途径 | 第60-61页 |
5.5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的监事会制度 | 第61-65页 |
5.5.1 共同治理模式下监事会的功能与职权 | 第61页 |
5.5.2 共同治理模式下监事会的构成及来源 | 第61页 |
5.5.3 共同治理模式下监事会的工作机制 | 第61-63页 |
5.5.4 共同治理模式下监事会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 第63-65页 |
第6章 强化上市公司监事会功能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65-70页 |
6.1 公司内部相关监督主体的协调 | 第65-67页 |
6.2 公司外部相关市场的培育与完善 | 第67页 |
6.3 相关法律、法规与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