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巴麦地区小海子组礁滩体的识别与沉积储层综合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3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7页
     ·生物礁(滩)的定义第12-15页
     ·生物礁的基本特征第15-17页
     ·生物礁的分类第17-21页
     ·生物礁的成因第21-24页
     ·生物礁的发展历史第24-25页
     ·生物礁研究现状第25-27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7-32页
   ·论文工作量第32-33页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33-35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35-51页
   ·区域构造第35-39页
   ·区域地层第39-47页
   ·区域沉积特征第47-51页
第三章 研究区礁滩体的识别第51-84页
   ·礁滩体的野外露头识别第51-54页
   ·礁滩体的岩心识别第54页
   ·礁滩体的地震识别第54-76页
     ·区域地震资料解释第54-59页
     ·礁滩复合体的精细解释第59-68页
     ·礁滩体的地震属性研究第68-76页
   ·礁滩体的展布特征第76-84页
第四章 礁滩体的沉积发育特征第84-91页
   ·礁滩体的沉积相研究第84-87页
   ·礁滩体的沉积微相研究第87-89页
   ·礁滩体发育模式第89-91页
第五章 礁滩体的储层特征第91-103页
   ·储集空间特征第92-94页
     ·储集空间类型第92页
     ·孔隙类型第92-94页
   ·储层评价第94-99页
   ·储层控制因素第99-103页
     ·岩性影响第99页
     ·成岩作用影响第99-100页
     ·沉积相影响第100-102页
     ·构造影响第102-103页
第六章 礁滩体成藏模式及有利区带划分第103-113页
   ·礁滩体的成藏模式第103-110页
     ·生储盖组合第103-106页
     ·礁滩的成藏条件第106-110页
   ·有利区带选择第110-113页
结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朔闰与交食研究
下一篇:旦八油区长4+5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