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论题的文化语言学意义 | 第1-8页 |
二、 均衡对称形式美的机理及在其语言中的基本构成形态 | 第8-13页 |
(一) 均衡对称形式美构成的机理 | 第8-9页 |
(二) 语言均衡对称的基本构成形态 | 第9-13页 |
三、 成语的均衡对称特性 | 第13-22页 |
(一) 成语语音的均衡对称性 | 第14-17页 |
1 、 音高的均衡对称性 | 第14-16页 |
2 、 音数的均衡对称性 | 第16页 |
3 、 韵律的均衡对称性 | 第16-17页 |
(二) 骈立四字成语构成成分的语义及语法结构的均衡对称性 | 第17-22页 |
1 、 构成成分语义的均衡对称性 | 第18-20页 |
2 、 构成成分结构的均衡对称性 | 第20-22页 |
四、 均衡对称是成语的自觉追求 | 第22-27页 |
(一) 成语凝固为“四字格”的原则、方式 | 第22-25页 |
(二) 成语结构成分、结构关系的发展变化显示出的规律 | 第25-27页 |
五、 成语均衡对称特性的文化动因--均衡对称的审美意识 | 第27-38页 |
(一) 均衡对称审美意识的产生 | 第28-29页 |
(二) 均衡对称审美意识在汉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一些形态中的渗透与体现 | 第29-36页 |
(三) 均衡对称审美意识为汉民族崇尚和追求的原因 | 第36-38页 |
六、 结语 | 第38-39页 |
附注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