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刑事立法研究
第一章 概述 | 第1-14页 |
第一节 “环境”和环境问题 | 第6-9页 |
一、“环境”概念的界定 | 第6-7页 |
二、环境问题的形成 | 第7页 |
三、环境问题的特点 | 第7-9页 |
第二节 环境立法观及其一般性立法原则 | 第9-12页 |
一、两种环境立法观的冲突 | 第9-11页 |
二、环境立法的一般性原则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环境刑事立法的产生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外国环境刑事立法研究与分析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 | 第14-17页 |
一、日本环境刑事立法 | 第14-15页 |
二、德国环境刑事立法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 | 第17-21页 |
一、美国环境刑事立法 | 第17-19页 |
二、英国环境刑事立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研究与思考 | 第21-43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21-25页 |
一、历史沿革 | 第21-23页 |
二、现行环境刑事立法特点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强化环境刑事立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25-30页 |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二、环境刑事立法对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 第26-27页 |
三、环境刑事立法是解决违法成本问题的关键 | 第27-28页 |
四、环境刑事立法是加强环境综合管制的必然要求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环境刑事犯罪的犯罪化问题 | 第30-34页 |
一、指导思想 | 第30-31页 |
二、刑法介入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 第31-34页 |
第四节 环境刑事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4-35页 |
第五节 关于环境犯罪的范围问题 | 第35-38页 |
一、环境刑事犯罪的归责原则 | 第35-37页 |
二、增加对危险犯、行为犯的处罚 | 第37-38页 |
第六节 环境刑事处罚 | 第38-41页 |
一、刑罚裁量 | 第38-39页 |
二、罚金刑 | 第39-40页 |
三、其他刑罚措施 | 第40-41页 |
第七节 环境犯罪与刑事程序 | 第41-43页 |
一、起诉建议权 | 第41-42页 |
二、举证责任制度 | 第42页 |
三、追诉期限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