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叶形变异株的mRNA差异表达分析(cDNA-AFLP)及差异片段克隆的研究
| 致谢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37页 |
| ·桑树诱变和分子机理研究 | 第13-15页 |
| ·桑树诱变育种及性状变化 | 第13-14页 |
| ·植物突变与基因变化 | 第14-15页 |
| ·植物叶片发育研究进展 | 第15-26页 |
| ·叶片起始发育的分子机理 | 第17-20页 |
| ·KNOX调节叶原基的发育 | 第17-18页 |
| ·叶片极性的建立 | 第18-20页 |
| ·近轴化(叶片的上表面化) | 第18-19页 |
| ·远轴化(叶片下表面化) | 第19-20页 |
| ·边缘分生组织的发生 | 第20页 |
| ·叶片生长扩展的遗传控制 | 第20-26页 |
| ·极性决定的叶片生长 | 第20-22页 |
| ·皮层微管和细胞壁 | 第22-23页 |
| ·激素控制 | 第23-24页 |
| ·光敏色素介导的叶片发育 | 第24页 |
| ·细胞扩增 | 第24-25页 |
| ·补偿机制 | 第25-26页 |
| ·基因的克隆技术研究进展 | 第26-37页 |
| ·T-DNA插入诱变 | 第26页 |
| ·图位克隆 | 第26-27页 |
| ·差异显示技术和cDNA-AFLP的应用 | 第27-37页 |
| ·杂交为基础的方法 | 第28-30页 |
| ·以序列为基础的方法 | 第30-31页 |
| ·以PCR为基础的方法 | 第31-34页 |
| ·以cDNA文库筛选为基础的方法 | 第34-37页 |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7-54页 |
| ·材料 | 第37-39页 |
| ·细胞菌株和质粒 | 第37-38页 |
| ·桑树材料 | 第38-39页 |
| ·各种工具酶和化学试剂 | 第39页 |
| ·方法 | 第39-54页 |
| ·组织切片和形态分析 | 第39-40页 |
| ·桑芽总RNA提取 | 第40页 |
| ·RNA电泳琼脂糖凝胶的制备及RNA电泳 | 第40-41页 |
| ·mR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 ·cDNA的合成 | 第42-44页 |
| ·cDNA纯化 | 第44页 |
| ·cDNA模板准备 | 第44-46页 |
| ·选择性扩增 | 第46-47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配制 | 第47-48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8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 | 第48-49页 |
| ·特异片段的回收 | 第49-50页 |
| ·PCR产物回收纯化 | 第50页 |
| ·克隆片段的连接和转化 | 第50-51页 |
| ·碱法抽提质粒 | 第51-52页 |
| ·质粒测序 | 第52页 |
| ·Northern杂交 | 第52-54页 |
| 第3章 结果和分析 | 第54-82页 |
| ·形态分析和组织切片 | 第54-57页 |
| ·叶片指数 | 第54-55页 |
| ·表皮结构 | 第55-56页 |
| ·叶片组织结构 | 第56-57页 |
| ·RNA提取结果 | 第57-58页 |
| ·cDNA合成 | 第58-59页 |
| ·AFLP图谱 | 第59-68页 |
| ·差异片段的回收 | 第68-69页 |
| ·差异片段的转化 | 第69-71页 |
| ·差异片段的测序和序列比对 | 第71-81页 |
| ·Northern杂交 | 第81-82页 |
| 第4章 讨论和结论 | 第82-90页 |
| ·桑树等木本植物基因差异显示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83-84页 |
| ·桑树突变体的研究利用价值 | 第84页 |
| ·桑树基因克隆的策略 | 第84-85页 |
| ·桑树叶片发育的分子机理 | 第85-86页 |
| ·cDNA-AFLP方法的优点 | 第86-87页 |
| ·cDNA-AFLP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87页 |
| ·今后的工作设想 | 第87-88页 |
| ·结论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0-103页 |
| 附录A 本文所用缩略语 | 第103-104页 |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