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各部门会计和簿记论文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4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相关文献综述第14-18页
     ·西方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进程第14-16页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进程第16-17页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本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8-21页
     ·基本框架第18-20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创新之处第20-21页
2 人力资源价值理论概述第21-34页
   ·人力资源的含义及相关概念的辨析第21-24页
     ·人力资源第21-22页
     ·人力资产第22页
     ·人力资本第22-23页
     ·人力资源、人力资产、人力资本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23-24页
   ·人力资源价值的含义及分类第24-26页
     ·人力资源价值的含义第24页
     ·人力资源价值的分类第24-26页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理论依据第26-30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第26-27页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第27-28页
     ·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理论第28-29页
     ·现代产权理论第29-30页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特征第30-32页
     ·计量基础具有可靠性与合理性第30页
     ·计量对象具有复杂性第30-31页
     ·计量属性具有多样性第31页
     ·计量尺度具有多元性第31-32页
     ·计量方法具有可操作性第32页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基本会计问题第32-34页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会计主体第32-33页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会计目标第33-34页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会计对象第34页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会计假设第34页
3 现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及对其评价第34-46页
   ·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第34-40页
     ·未来工资报酬现值模型第35页
     ·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现值模型第35-36页
     ·未来工资报酬资本化模型第36页
     ·经济价值模型第36-37页
     ·商誉评价方法第37-38页
     ·随机报偿价值模型第38页
     ·调整后的随机报偿价值模型第38-39页
     ·人力资本加工成本法第39页
     ·完全价值测定模型第39-40页
   ·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的评价第40-44页
     ·对以工资报酬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评价第40-41页
     ·对以收益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评价第41-43页
     ·对以成本(投入)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评价第43页
     ·对以完全价值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评价第43-44页
   ·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第44-45页
     ·技能一览表法第44页
     ·综合评价法第44-45页
     ·行为变数法第45页
   ·对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的评价第45-46页
4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第46-57页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的理论基础---ABC 分类法第46-47页
     ·ABC 分类法的提出第46-47页
     ·ABC 分类法的含义第47页
     ·ABC 分类法中各类因素的划分第47页
   ·基于 ABC 分类法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分类第47-50页
     ·普通人力资源(C 类员工)第48页
     ·中级人力资源(B 类员工)第48-49页
     ·高级人力资源(A 类员工)第49-50页
   ·基于 ABC 分类法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的理论分析第50-52页
     ·模型的理论基础第50-51页
     ·企业收益的划分第51-52页
   ·基于 ABC 分类法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第52-55页
     ·普通人力资源(C 类员工)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第52-53页
     ·中级人力资源(B 类员工)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第53-54页
     ·高级人力资源(A 类员工)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第54-55页
   ·模拟案例第55-56页
   ·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模型小结第56-57页
5 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第57-63页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第57-58页
   ·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双因素描述法的概述第58-62页
     ·双因素描述法的理论介绍第58页
     ·双因素描述法的假设前提第58-59页
     ·双因素描述法的指标介绍第59-62页
   ·对双因素描述法的评价第62-63页
6 结论第63-65页
   ·本文总结第63-64页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第64页
   ·后续研究的方向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股票型基金利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