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GPS网络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及GIS终端定位监测功能的实现
| 1. 前言 | 第1-12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9页 |
| 1.1.1 研究的目的 | 第7-8页 |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状态和趋势 | 第9-10页 |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效果 | 第10-12页 |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1.3.2 研究的预期效果 | 第11-12页 |
| 2. GPS系统简介 | 第12-15页 |
| 2.1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 2.2 GPS定位系统的组成 | 第13页 |
| 2.3 美国的SA政策 | 第13-14页 |
| 2.4 差分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过程 | 第14-15页 |
| 3. 车辆GPS网络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15-22页 |
| 3.1 系统概述 | 第15页 |
| 3.2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15-18页 |
| 3.2.1 移动站结构设计 | 第16-17页 |
| 3.2.2 监控中心 | 第17-18页 |
| 3.3 系统特点 | 第18-19页 |
| 3.4 系统性能指标 | 第19-20页 |
| 3.5 系统硬件配置 | 第20-21页 |
| 3.5.1 中心站配置 | 第20页 |
| 3.5.2 移动站配置 | 第20-21页 |
| 3.6 系统软件配置 | 第21-22页 |
| 3.6.1 中心站 | 第21页 |
| 3.6.2 移动站 | 第21-22页 |
| 4. 移动站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22-28页 |
| 4.1 系统的功能概述 | 第22页 |
| 4.2 移动站硬件设计 | 第22-24页 |
| 4.2.1 卫星信号的接收 | 第22-23页 |
| 4.2.2 串行口的数据发送和接收 | 第23页 |
| 4.2.3 调制解调器(Modem)及电台 | 第23-24页 |
| 4.2.4 车载控制器 | 第24页 |
| 4.3 车载部分的软件设计 | 第24-28页 |
| 4.3.1 主控程序设计 | 第25-26页 |
| 4.3.2 GPS接口程序设计 | 第26页 |
| 4.3.3 LCD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 第26-27页 |
| 4.3.4 串行口数据发送和接收程序设计 | 第27-28页 |
| 5. 集中差分定位原理及软件设计 | 第28-31页 |
| 5.1 概述 | 第28页 |
| 5.2 位置差分原理 | 第28-29页 |
| 5.3 集中差分软件设计 | 第29-31页 |
| 6. GIS终端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31-47页 |
| 6.1 网络GIS调度管理系统软件的选择 | 第31-37页 |
| 6.1.1 操作系统软件 | 第31页 |
| 6.1.2 数据库管理软件 | 第31-33页 |
| 6.1.3 GIS软件的选择与简介 | 第33-37页 |
| 6.1.3.1 GIS软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 6.1.3.2 Maptitude 4.0简介 | 第34-36页 |
| 6.1.3.3 GISDK 4.0开发语言简介 | 第36页 |
| 6.1.3.4 电子地图格式的转换 | 第36-37页 |
| 6.2 GIS终端调度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 第37-39页 |
| 6.2.1 GIS终端调度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列表 | 第38-39页 |
| 6.2.2 GIS终端调度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说明 | 第39页 |
| 6.3 GIS终端调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第39-42页 |
| 6.3.1 SQL Server 6.5的安装 | 第39-40页 |
| 6.3.2 调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创建 | 第40-41页 |
| 6.3.3 调度管理系统的数据表设计 | 第41-42页 |
| 6.4 GIS终端调度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2-47页 |
| 6.4.1 主程序设计 | 第42-44页 |
| 6.4.2 监控程序设计 | 第44-47页 |
| 7. 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 7.1 实验目的及方法 | 第47页 |
| 7.2 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