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公差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量仪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技术测量方法论文

曲面测量方法研究及测量仿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引言第9页
   ·曲面测量方法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已知CAD 模型的曲面测量研究现状第11页
     ·未知CAD 模型的曲面测量研究现状第11-12页
     ·测量仿真研究现状第12-13页
   ·课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选题背景第13-14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CMM 测量曲面技术研究第15-27页
   ·引言第15页
   ·CMM 测量软件第15-16页
   ·曲面的CMM 测量方式第16-19页
     ·点位触发式第16-17页
     ·连续扫描式第17-18页
     ·编程方式第18-19页
   ·曲面测量路径规划第19-23页
     ·测量路径的设计原则第19-21页
     ·曲面测量路径规划策略第21-23页
   ·测头半径补偿第23-25页
   ·测量误差评定第25-26页
     ·点位测量下的测量误差评定第25-26页
     ·扫描测量下的测量误差评定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CMM 测量曲面误差分析及减小方法第27-47页
   ·引言第27页
   ·机器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第27-33页
     ·静态误差第27-30页
     ·动态误差第30页
     ·机器误差补偿第30-33页
   ·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第33-38页
     ·产生工件坐标系建立误差的原因第34页
     ·常用的工件坐标系建立方法第34-36页
     ·不同方法下的测量误差比较第36-37页
     ·减小工件坐标系建立误差的方法第37-38页
   ·测量规划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第38-42页
     ·沿法矢量规划测量路径第39页
     ·通过数学模型求测点矢量第39-42页
   ·测头半径补偿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第42-44页
     ·测头的选择第42-43页
     ·测头半径补偿误差第43-44页
   ·测量人员操作水平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第44-46页
     ·手动测量误差第44页
     ·实现三坐标自动测量第44-46页
   ·本章小节第46-47页
第四章 已知CAD 模型的曲面测量及仿真第47-71页
   ·引言第47页
   ·三平面法与最小二乘法建立工件坐标系第47-52页
     ·工件坐标系建立过程第47-49页
     ·叶片检测中工件坐标系的建立第49-52页
   ·测点自适应分布第52-57页
     ·测点数确定第52-54页
     ·曲率差值法实现测点自适应分布第54-56页
     ·直线夹角法实现测点自适应分布第56-57页
   ·沿矢量方向进行路径规划与半径补偿第57-59页
     ·沿矢量方向规划测量路径第58页
     ·沿矢量方向补偿测头半径第58-59页
   ·测量仿真第59-70页
     ·仿真方法研究第60页
     ·最小二乘法实现初始坐标系的变换第60-62页
     ·实现测点自适应分布第62-65页
     ·测量路径仿真检验第65-66页
     ·避障点设置第66-67页
     ·DMIS 程序生成第67-68页
     ·三坐标测量数据读取第68-69页
     ·测量误差评定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未知CAD 模型的曲面测量及仿真第71-84页
   ·引言第71页
   ·测量规划第71页
   ·圆弧切线法预测后续测量点及矢量第71-74页
     ·曲率差值原理第72-73页
     ·直线夹角原理第73-74页
     ·初始点与终止点判断第74页
   ·二次测量法第74-77页
     ·连续扫描测量第75-76页
     ·点位触发测量第76-77页
   ·测量仿真第77-83页
     ·预测后续测量点及矢量第77-80页
     ·路径仿真第80-81页
     ·二次测量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第84页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urfacer叶片型面检测模块的开发
下一篇:滚动直线导轨副载荷特性和结构特点对刚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