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4-15页 |
第2章 理论分析 | 第15-27页 |
·本文关于民营企业范围界定 | 第15页 |
·胜任素质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胜任素质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胜任素质作用机理 | 第17-18页 |
·企业家精神的基本理论和要素 | 第18-23页 |
·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发展脉络 | 第18-21页 |
·本文中企业家精神特征的衡量要素 | 第21-23页 |
·民营企业接班行为概述 | 第23-27页 |
·民营企业接班行为基本概念 | 第23页 |
·民营企业接班的特征分析 | 第23-27页 |
第3章 企业家精神下民营企业接班人胜任素质要素测定 | 第27-34页 |
·胜任素质备选要素 | 第27页 |
·胜任素质特征的提取和初始指标的建立 | 第27-28页 |
·预测试问卷的编制及其测量实施 | 第28-29页 |
·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 第29-31页 |
·问卷结果的信度分析 | 第29-30页 |
·问卷结果的效度分析 | 第30-31页 |
·企业家精神下民营企业接班人胜任素质要素确定 | 第31-34页 |
第4章 民营企业接班人胜任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4-43页 |
·民营企业接班人胜任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34页 |
·具体性原则 | 第34页 |
·精炼性原则 | 第34页 |
·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 | 第34-35页 |
·可测性与可比性原则 | 第35页 |
·民营企业接班人胜任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5-38页 |
·民营企业接班人胜任素质指标 | 第35-37页 |
·民营企业接班人胜任素质体系 | 第37-38页 |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8-41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8-39页 |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第39页 |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39-40页 |
·层次总排序 | 第40页 |
·指标权重确定的示例 | 第40-41页 |
·胜任素质测评的主要方法 | 第41-43页 |
·心理测评 | 第41页 |
·教育和环境考察法 | 第41页 |
·个体差异观察法 | 第41-43页 |
第5章 企业家精神下胜任素质体系的应用 | 第43-50页 |
·民营企业接班人的选拔 | 第43-44页 |
·民营企业接班人的培训 | 第44-47页 |
·基于胜任素质体系的培训与开发的意义 | 第44-45页 |
·基于胜任素质体系的培训与开发流程 | 第45-47页 |
·民营企业接班人动态化管理 | 第47-48页 |
·民营企业接班人继任规划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1 民营企业接班人胜任素质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
附录2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