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的现实意义第10-16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的紧迫性第10-13页
  1. 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第10-11页
  2.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范式的改变第11-12页
  3.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第12-13页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的可行性第13-14页
  1. 信息技术的发展第13页
  2. 校园网络的建设第13-14页
  3. 个人电脑的普及第14页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的必然性第14-16页
  1. 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第14-15页
  2.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第15页
  3. 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必然结果第15-16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现状分析和教育价值第16-28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涵义和特征第16-20页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涵义第16-17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与传统载体的关系第17-19页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特征第19-20页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现状分析第20-23页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应用现状第20-21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存在的缺憾第21-23页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教育价值第23-28页
  1. 深化和拓展教育内容第23-24页
  2. 改变和扩充教育方法第24-25页
  3. 帮助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第25-28页
三、创新网络载体研究,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28-51页
 (一) 树立运用网络载体实施教育的新理念第28-30页
  1. 倡导多级主体相互交往的新过程观第28页
  2. 塑造社会规范和自我教育相协调的新行为观第28-29页
  3. 确立现实社会价值与虚拟个体价值有机统一的新价值观第29页
  4. 灌输个人现实主体性与网络虚拟主体性辨证统一的新主体观第29-30页
 (二) 探索运用网络载体实施教育的规律性第30-33页
  1.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律第30-31页
  2. 因势利导与造势引导相协调律第31页
  3. 网上网下联动呼应律第31-32页
  4. 网络立德与网络立法相结合律第32-33页
 (三) 拓展运用网络载体实施教育的新路径第33-40页
  1. 牢牢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话语权第33-34页
  2. 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第34-37页
  3. 整体构建和谐发展的网络育人环境第37-39页
  4. 不断拓展网络载体的育人功能第39-40页
 (四) 丰富运用网络载体实施教育的新形态第40-44页
  1. 网上课堂第40-41页
  2. 即时通讯工具第41-42页
  3. BBS论坛第42-43页
  4. 博客第43页
  5. 网站第43-44页
 (五) 把握网络载体发展的新趋势第44-46页
  1. 开拓网络载体的运用广度和深度第44-45页
  2. 研究网络载体运作的新特点第45页
  3. 提升网络载体管理的规范性第45-46页
 (六) 完善网络载体管理的制度化第46-51页
  1. 政府加强网络立法管理第46-47页
  2. 高校完善网络监控管理第47-48页
  3. 教育者强化网络目标管理第48页
  4. 大学生提高网络自我管理第48-51页
结束语第51-52页
附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第52-54页
附录2: 《网络BBS引导实例及分析》第54-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下一篇:大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