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BS试验台测试分析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项目概况 | 第9-12页 |
·项目立项背景 | 第9-10页 |
·项目立项指标 | 第10-11页 |
·项目立项意义 | 第11-12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汽车ABS 及其检测方法概述 | 第14-27页 |
·引言 | 第14页 |
·ABS 发展概况 | 第14-17页 |
·国外汽车ABS 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 第14-16页 |
·国内汽车ABS 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 第16-17页 |
·汽车ABS 的基本原理 | 第17-24页 |
·汽车制动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汽车制动特性 | 第19-24页 |
·ABS 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检测指标和试验台总体结构分析研究 | 第27-39页 |
·引言 | 第27页 |
·检测指标的确定 | 第27-30页 |
·各轮速曲线和车身速度曲线 | 第27页 |
·滑移率λ曲线 | 第27-29页 |
·附着系数利用率ε | 第29页 |
·制动距离S | 第29-30页 |
·ABS 试验台的关键技术 | 第30-33页 |
·汽车平动惯量的模拟 | 第30-31页 |
·动态模拟道路附着系数 | 第31-32页 |
·扭矩控制器控制电流的确定 | 第32-33页 |
·汽车ABS 试验台结构 | 第33-38页 |
·试验台总体技术方案 | 第33页 |
·试验台性能参数 | 第33-35页 |
·试验台机械结构 | 第35-38页 |
·汽车ABS 试验台测控系统结构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系统下位机硬件及其软件研究与实现 | 第39-57页 |
·引言 | 第39页 |
·系统下位机硬件总体结构 | 第39-52页 |
·下位机硬件系统 | 第40页 |
·各CAN 节点模块设计 | 第40-44页 |
·硬件设备选型 | 第44-47页 |
·直流电源电路 | 第47-49页 |
·看门狗电路 | 第49-50页 |
·硬件系统抗干扰技术 | 第50-52页 |
·系统下位机软件 | 第52-57页 |
·下位机的初始化 | 第52页 |
·行程控制软件模块 | 第52-53页 |
·升降台控制软件模块 | 第53-54页 |
·扭矩控制软件模块 | 第54-55页 |
·轮速采集软件模块 | 第55页 |
·常规制动检测软件模块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系统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接口软件研究与实现 | 第57-71页 |
·引言 | 第57页 |
·CAN 总线 | 第57-64页 |
·CAN 总线简介 | 第57-61页 |
·CAN 适配卡PISO—CAN200 | 第61-63页 |
·CAN 总线与上位机的通信 | 第63-64页 |
·CAN 适配卡通信过程 | 第64页 |
·通信协议设计 | 第64-71页 |
·远程帧格式设计 | 第64-65页 |
·普通数据帧格式设计 | 第65页 |
·PISO—CAN200D 卡参数的设定 | 第65-67页 |
·动态连接库函数的调用[38] | 第67-71页 |
第六章 系统上位机测控软件研究与实现 | 第71-90页 |
·引言 | 第71页 |
·试验台自动检测流程 | 第71-74页 |
·流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71-72页 |
·试验台测试流程设计 | 第72-73页 |
·测试框图流程设计 | 第73-74页 |
·上位机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74-90页 |
·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74-75页 |
·上位机软件功能的需求分析 | 第75-76页 |
·数据库的选择与设计 | 第76-77页 |
·各模块的具体设计 | 第77-90页 |
第七章 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 第90-98页 |
·引言 | 第90页 |
·系统测试 | 第90-95页 |
·系统标定 | 第90-91页 |
·车辆选择 | 第91页 |
·系统运行 | 第91-95页 |
·数据分析 | 第95-98页 |
·测试数据 | 第95-97页 |
·结果分析 | 第97-98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98-100页 |
一、本文结论 | 第98-99页 |
二、工作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