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的证券集团诉讼制度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部分 证券集团诉讼概述第11-18页
 一、证券集团诉讼的概念第11-12页
 二、证券集团诉讼的特征第12-15页
  (一) 当事人人数的众多性第12-13页
  (二) 众多当事人之间利益的相同性第13页
  (三) 集团成员权利实现的间接性第13-14页
  (四) 判决效力的扩张性第14-15页
 三、证券集团诉讼的功能第15-18页
  (一) 纠纷解决功能第15页
  (二) 追求诉讼公正功能第15-16页
  (三) 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功能第16-18页
第二部分 证券集团诉讼的理论基础第18-25页
 一、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引发的理论冲突第18-21页
  (一) 当事人适格理论与代表人诉讼制度主体理论的冲突第18-19页
  (二) 诉讼标的理论与代表人诉讼适用范围扩大的冲突第19-20页
  (三) 既判力理论与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扩张的冲突第20-21页
 二、构建我国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一) 程序正义理论第21-23页
  (二) 诉权理论第23-25页
第三部分 国外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第25-39页
 一、国外集团诉讼制度的规定第25-35页
  (一) 英国是集团诉讼制度的发源地第25-26页
  (二) 美国的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第26-29页
  (三) 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第29-32页
  (四) 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第32-35页
 二、国外集团诉讼制度差异的原因分析第35-37页
  (一) 法律规范上的不同第35页
  (二) 诉讼逻辑结构上的不同第35-36页
  (三) 法院在群体纠纷解决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第36-37页
 三、国外集团诉讼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7-39页
第四部分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证券诉讼案件适用中的实证考察第39-47页
 一、我国关于证券诉讼案件审理的立法现状第39-41页
  (一) 我国证券诉讼案件的管辖第39-40页
  (二) 证券诉讼案件的调解程序第40页
  (三) 证券诉讼案件的前置程序第40-41页
 二、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证券诉讼案件适用中存在的问题第41-47页
  (一) 立法技术不成熟第42-43页
  (二) 功能的折损与缺失第43-47页
第五部分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法律思考第47-52页
 一、构建我国的证券集团诉讼应当进行理念更新第47页
 二、构建我国的证券集团诉讼的具体思路第47-50页
  (一) 明确证券集团诉讼的管辖第48页
  (二) 取消前置程序,确立起诉条件第48-49页
  (三) 制定首席原告制度第49页
  (四) 规定详细的公告程序第49页
  (五) 规定“选择退出”程序第49页
  (六) 建立和解规则第49-50页
  (七) 规定上诉问题第50页
 三、构建我国的证券集团诉讼的配套措施第50-52页
  (一) 确立首席律师制度第50页
  (二) 建立诉讼担当制度第50-51页
  (三) 针对证券集团诉讼的特殊性,改革现有的律师收费制度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注释第53-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在校就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正当程序视野下的刑事搜查制度研究
下一篇:刑事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