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搜查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1-16页 |
一、搜查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搜查的特征 | 第12-13页 |
(一) 程序的严格性 | 第12页 |
(二) 主体的分离性 | 第12页 |
(三) 结果的双重性 | 第12页 |
(四) 行为的强制性 | 第12-13页 |
三、搜查的适用条件 | 第13-14页 |
(一) 启动搜查必须有正当理由——搜查的实质要件 | 第13页 |
(二) 搜查由法定机关批准和执行——这是搜查的主体条件 | 第13页 |
(三) 搜查原则上应持证进行,但承认某些例外 | 第13-14页 |
四、搜查的类型 | 第14-15页 |
(一) 有证搜查与无证搜查 | 第14页 |
(二) 人身搜查、物品搜查和场所搜查 | 第14-15页 |
(三) 白天搜查和夜间搜查 | 第15页 |
五、搜查的价值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刑事正当程序与搜查制度 | 第16-21页 |
一、刑事正当程序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刑事正当程序在搜查中的目的 | 第17-19页 |
(一) 保障人权 | 第18-19页 |
(二) 权力制约 | 第19页 |
三、刑事正当程序对搜查制度的要求 | 第19-21页 |
(一) 司法审查 | 第20页 |
(二) 程序法定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搜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21-28页 |
一、英国的搜查制度 | 第21-22页 |
二、美国的搜查制度 | 第22-23页 |
三、法国的搜查制度 | 第23-24页 |
四、德国的搜查制度 | 第24-25页 |
五、日本的搜查制度 | 第25-26页 |
六、各国搜查制度的比较 | 第26-28页 |
第四部分 我国搜查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2页 |
一、我国搜查制度的现状 | 第28-29页 |
(一) 搜查的对象与目的 | 第28页 |
(二) 搜查的权限 | 第28-29页 |
(三) 搜查的程序 | 第29页 |
二、我国搜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2页 |
(一) 法律没有规定搜查的条件和理由 | 第29-30页 |
(二) 搜查启动程序的正当性缺位 | 第30页 |
(三) 搜查证缺乏特定性 | 第30页 |
(四) 无证搜查制度与实践严重脱节 | 第30页 |
(五) 针对搜查的执行程序法律规定过于简单 | 第30-31页 |
(六) 针对违法搜查的后果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 第31-32页 |
第五部分 我国搜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第32-40页 |
一、搜查启动程序的改革 | 第32-34页 |
(一) 搜查批准权与执行权分属不同部门,并实行司法审查原则 | 第32-33页 |
(二) 明确规定搜查的理由 | 第33-34页 |
二、搜查证的改革 | 第34-35页 |
(一) 搜查证的审批——确立司法审查制度 | 第34-35页 |
(二) 搜查证的内容——符合特定性要求 | 第35页 |
三、无证搜查的完善 | 第35-37页 |
(一) 明确无证搜查的条件 | 第35-36页 |
(二) 完善无证搜查的类型 | 第36-37页 |
四、搜查执行程序的改革 | 第37-40页 |
(一) 明确搜查执行过程应遵循的原则 | 第37-38页 |
(二) 对搜查时间做出明确规定 | 第38页 |
(三) 确立对非法搜查的程序性制裁机制,以结果规制过程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