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基因组分 | 第12-15页 |
·蛋白质编码基因 | 第12-13页 |
·tRNA基因 | 第13-14页 |
·rRNA基因 | 第14页 |
·非编码区 | 第14页 |
·潜在的开放阅读框 | 第14-15页 |
·线粒体基因组分子系统研究 | 第15-16页 |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 | 第15页 |
·线粒体DNA的分子系统学进化研究 | 第15-16页 |
·线粒体DNA进化遗传学研究趋势 | 第16-17页 |
·研究物种间的系统进化 | 第16-17页 |
·利用mtDNA的种内多态性研究母系演化 | 第17页 |
·检测自然界的杂交渐渗现象 | 第17页 |
·追踪特异物种的生活史 | 第17页 |
·线粒体DNA与灵长类分子系统进化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和tRNA基因研究系统进化 | 第18-19页 |
·基于rRNA基因研究系统进化 | 第19页 |
·基于非编码区研究系统进化 | 第19-20页 |
·藏酋猴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用途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38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6页 |
·材料来源 | 第23页 |
·主要设备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第24-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38页 |
·哺乳动物总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6-28页 |
·藏酋猴线粒体基因PCR的扩增与测序 | 第28-34页 |
·藏酋猴线粒体基因的克隆 | 第34-37页 |
·测序 | 第37页 |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0页 |
·藏酋猴总DNA提取 | 第38页 |
·PCR扩增产物与纯化 | 第38-41页 |
·MT DIF和MT DIR引物的PCR扩增结果 | 第38页 |
·MT SCF和MT SCR引物的PCR扩增结果 | 第38-39页 |
·MT C12F和MT C12R引物的PCR扩增结果 | 第39页 |
·MT AC3F和MT AC3R引物的PCR扩增结果 | 第39-40页 |
·MT CN4F和MT CN4R引物的PCR扩增结果 | 第40页 |
·MT NCbF和MT NCbR引物的PCR扩增结果 | 第40-41页 |
·MT CbF和MT CbR引物的PCR扩增结果 | 第41页 |
·藏酋猴线粒体基因克隆结果 | 第41-42页 |
·藏酋猴线粒体DNA序列测定 | 第42-45页 |
·MT D1 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 第42-43页 |
·MT C12克隆测序结果 | 第43页 |
·MT AC3克隆测序结果 | 第43-44页 |
·MT Cb 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 第44-45页 |
·物种间同源性及遗传距离比较分析 | 第45-50页 |
·基于12SrRN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和遗传距离比较 | 第45页 |
·基于COI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和遗传距离比较 | 第45-46页 |
·基于ATP6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和遗传距离比较 | 第46页 |
·基于ATP8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和遗传距离比较 | 第46-50页 |
4 讨论 | 第50-55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50页 |
·PCR试验条件的优化 | 第50-51页 |
·模板的完整性、浓度、纯度、对扩增产物的影响 | 第50页 |
·聚合酶对扩增产物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变性温度对扩增产物的影响 | 第51页 |
·退火温度 | 第51页 |
·降落PCR | 第51页 |
·PCR扩增结果及序列测定 | 第51-52页 |
·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 第52页 |
·物种间同源性及遗传距离比较 | 第52-53页 |
·藏酋猴系统进化分析 | 第53-55页 |
5、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