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反射聚光利用太阳能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太阳能利用的方式第15-16页
   ·太阳能发电第16-18页
   ·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几种途径第18-19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任务第19-20页
第二章 太阳能聚光分频利用的理论基础第20-34页
   ·分频利用太阳能研究概述第20-22页
   ·分频利用太阳能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光谱等效温度第23-24页
     ·光谱有效能第24-25页
     ·太阳辐射及其有效能第25页
   ·几种太阳能分频利用方案第25-32页
     ·一次聚光分频系统第28页
     ·两级反射聚光分频系统第28-32页
   ·热力效率分析及经济性评估的实例计算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两级反射聚光分频太阳能利用系统第34-82页
   ·前言第34页
   ·分频器的设计第34-38页
     ·Needle方法第34-35页
     ·评价函数第35-36页
     ·设计结果第36页
     ·能流密度光谱分布第36-38页
   ·二次反射聚光分频槽式系统第38-65页
     ·基本方程第39-41页
     ·太阳影像及几何聚光比第41-46页
     ·三维光学计算模型第46-52页
     ·能流密度空间分布第52-57页
     ·安装及跟踪误差第57-62页
     ·能流密度均匀性的优化设计第62-65页
   ·二次反射聚光分频碟式系统第65-79页
     ·数学模型第65-68页
     ·光线跟踪第68-70页
     ·几何聚光比第70-71页
     ·局部能流密度分布第71-74页
     ·跟踪误差的影响第74-75页
     ·光学误差的影响第75-79页
   ·本章小结第79-82页
第四章 太阳能跟踪器设计第82-90页
   ·前言第82-83页
   ·单轴太阳能跟踪系统第83-85页
     ·东西水平式单轴跟踪第83页
     ·南北水平式单轴跟踪第83-85页
   ·双轴太阳能跟踪系统第85-89页
     ·赤经-赤纬跟踪装置的研制第85-88页
     ·赤经-赤纬双轴跟踪装置的控制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半抛物槽式反射聚光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第90-118页
   ·前言第90页
   ·半抛物面反射聚光系统分析第90-96页
     ·基本方程第91页
     ·太阳影像计算第91-93页
     ·几何聚光比第93-94页
     ·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第94-96页
   ·能流密度分布的实验测量第96-102页
     ·测试装置第96-98页
     ·结果分析第98-102页
   ·光伏实验研究第102-110页
     ·实验装置第102页
     ·单体电池实验第102-107页
     ·组件性能实验第107页
     ·能流密度均匀性的影响第107-110页
   ·抛物面反射系统采用分频技术的理论分析第110-116页
     ·短波通宽带分频器第110页
     ·分频损失最小的电池倾角第110-111页
     ·能流密度的分布第111-113页
     ·光热模型第113-114页
     ·光电模型第114-116页
   ·本章小节第116-118页
第六章 等光强分布平板反射聚光方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118-128页
   ·等光强聚光问题的提出第118页
   ·半抛物槽式等光强平面镜反射聚光系统第118-121页
     ·模型分析第118-120页
     ·局部能流密度第120-121页
   ·折平板等光强反射聚光系统第121-127页
     ·系统设计及分析第121-124页
     ·聚光光伏性能实验研究第124-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8-132页
   ·结论与创新点第128-130页
     ·结论第128-129页
     ·创新点第129-130页
   ·展望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44-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研究
下一篇:合肥光源束流不稳定性测量和横向模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