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应用及研究概述 | 第15-44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概述 | 第15-20页 |
·SOFC的工作原理及优势 | 第15-16页 |
·电解质—SOFC的关键材料 | 第16-17页 |
·氧离子导体SOFC电解质材料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高温氧化物质子导体在SOFC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质子导体SOFC工作原理及其优势 | 第20-21页 |
·质子陶瓷膜燃料电池的发展 | 第21-23页 |
·高温氧化物质子导体的种类及研究概况 | 第23-31页 |
·BaCeO_3-BaZrO_3钙钛矿型质子导体 | 第23-29页 |
·复合钙钛矿型质子导体 | 第29-30页 |
·LaGaO_3体系质子导体 | 第30页 |
·其它高温质子导体 | 第30-31页 |
·钙钛矿型高温质子导体中的质子传导机理 | 第31-34页 |
·质子陶瓷膜燃料电池的机遇与挑战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第二章 运用原位反应制备BaCe_(0.8)Sm_(0.2)O_(3-δ)电解质薄膜 | 第44-52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过程 | 第45-47页 |
·单电池阳极基底的制备 | 第45页 |
·原位反应制备BCS电解质薄膜及组装成单电池 | 第45-46页 |
·单电池的电化学测量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BCS薄膜的微观结构 | 第47-48页 |
·BCS薄膜的相结构分析 | 第48-49页 |
·BCS薄膜电解质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原位反应法在Ba_3Ca_(1.18)Nb_(1.82)O_(9-δ)质子陶瓷膜燃料电池中的运用 | 第52-62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实验过程 | 第53-54页 |
·阳极支撑BCN18电解质薄膜的制备 | 第53-54页 |
·阳极支撑BCN18电解质薄膜的化学稳定性试验 | 第54页 |
·BCN18电解质薄膜单电池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微观形貌分析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BCN18电解质薄膜的相结构与化学稳定性 | 第54-55页 |
·BCN18单电池的微观结构及其元素组成 | 第55-57页 |
·以BCN18薄膜作为电解质的单电池性能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新型BaCe_(0.7)Ta_(0.1)Y_(0.2)O_(3-δ)质子陶瓷膜燃料电池的制备与稳定性评价 | 第62-75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实验过程 | 第63-65页 |
·传统固相法合成BCTY10粉体 | 第63页 |
·改进的固相法合成BCTY10阳极粉体 | 第63-64页 |
·BCTY10薄膜的制备化学稳定性表征 | 第64页 |
·化学稳定性比较 | 第64-65页 |
·BCTY10燃料电池的电化学行为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固相法制备的BCTY10粉体的相组成及其化学稳定性 | 第65-66页 |
·BCTY10-NiO阳极组成及BCTY10薄膜的化学稳定性 | 第66-68页 |
·BCTY10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第68-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五章 阳极造孔剂含量对制备BaCe_(0.7)Ta_(0.1)Y_(0.2)O_(3-δ)致密薄膜的影响 | 第75-88页 |
·引言 | 第75-76页 |
·实验过程 | 第76-77页 |
·制备BCTY10-NiO阳极支撑的BCTY10薄膜 | 第76页 |
·BCTY10-NiO阳极的烧结行为 | 第76-77页 |
·电解质薄膜化学稳定性 | 第77页 |
·BCTY10燃料电池的电化学行为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6页 |
·造孔剂的量对于阳极基底收缩的影响 | 第77页 |
·不同阳极基底上BCTY10薄膜的微观形貌 | 第77-80页 |
·Ta掺杂与Zr掺杂BaCeO_3化学稳定性的比较 | 第80-83页 |
·BCTY10燃料电池性能 | 第83-86页 |
·结论 | 第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六章 铟—BaCeO_3基质子导体的理想掺杂剂 | 第88-106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实验过程 | 第89-91页 |
·陶瓷粉体制备 | 第89-90页 |
·In掺杂BaCeO_3的烧结行为研究 | 第90页 |
·BCI薄膜的制备 | 第90页 |
·化学稳定性研究 | 第90页 |
·BCI薄膜电导率的测量 | 第90-91页 |
·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 第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2页 |
·In掺杂BaCeO_3粉体的化学稳定性 | 第91-93页 |
·In掺杂对于BaCeO_3烧结活性的影响 | 第93-97页 |
·致密BCI薄膜的化学稳定性 | 第97-98页 |
·BCI薄膜的电化学性能 | 第98-100页 |
·BCI30电解质薄膜燃料电池性能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第七章 单步共烧制备质子陶瓷膜燃料电池 | 第106-119页 |
·引言 | 第106-107页 |
·实验过程 | 第107-109页 |
·粉体制备 | 第107-108页 |
·阳极/阳极功能层/电解质半电池的制各 | 第108页 |
·单电池的制备与电化学检测 | 第108-10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6页 |
·BCI30的相成 | 第109页 |
·单电池的微观形貌 | 第109-111页 |
·不同烧结温度对BCI30单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11-116页 |
·结论 | 第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第八章 本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4页 |
专利申请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