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民国时期的典权制度--国家法与民间实践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9页
一、“典权制度”概述第9-12页
 (一) 关于传统典制第9-10页
 (二) 当代典权现状第10-11页
 (三) 本文的研究范围与时间界定第11-12页
二、从国家法层面对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的考察第12-25页
 (一) 南京临时政府对传统的选择——《大清现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第12-16页
  1. 民初的实质民法——《大清现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第12-13页
  2. 《现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有关典权制度的内容第13-14页
  3. 《现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为代表的传统典制的特点第14-16页
 (二) 北洋政府时期的典权制度第16-19页
  1. 民事基本法——《民国民律草案》第16页
  2. 实质民法——《现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第16-17页
  3. 单行法《清理不动产典当办法》第17-19页
 (三) 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中华民国民法》第19-22页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第19页
  2. 《中华民国民法》中典权的内容第19-22页
 (四) 国家法的典制现代化第22-25页
三、从民间实践层面对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的考察第25-46页
 (一) 民间习惯的多样性第25-34页
  1、各地做法相同的习惯第25-27页
  2、各地做法不同的习惯第27-33页
  3、某地特有的习惯第33-34页
 (二) 民间习惯滞后性第34-38页
  1、典的混同第34-37页
  2. 典权内容保守第37-38页
  3. 否认回赎权时效性第38页
 (三) 民国时期典权契约实践对传统的保留第38-42页
 (四) 国家法与民间实践的冲突及司法解决第42-46页
四、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的总体分析与评价第46-51页
 (一) 民国时期典权制度对传统典制的变革第46-48页
 (二) 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第48-51页
  1. 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的多元化特点第48-49页
  2. 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特点的成因第49-51页
结语:典权制度现代化中亟待解决问题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一第57-66页
附录二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法律权利的价值评估
下一篇:从商会制度的发展看晚清公司立法--以苏州商会为视角